第4-5b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今年是我作为时政记者的第8个年头。

“老时政”的基本素养

在报社稿库系统输入“蔡斯洵”,跳出了超2400篇稿件和近百个专版。8年,从一个“时政小白”一路升级,如今也算是个“老时政”。

“765”“13137”“1+6”……一组组数字密码,蕴含的是晋江发展的行动指南、定位方向,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举措、重要抓手,是晋江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作为一个行走的“时政数据库”,每一个数字背后的含义,自然得“门儿清”。

这8年,我走遍晋江的市管公园和各条流域,评判一条河流,再也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上,“COD、氨氮、总磷是否超标?”“中水回用的出水水质能否达到一级A标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是一个时政记者的基本素养。

时政与民生息息相关。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正面袭击晋江的最强台风。作为挂口市委的记者,我目睹了惊心动魄的72小时。15次会商会议、20次专题部署、17次实时调度……凌晨4点的晋江市应急指挥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指挥部领导不断与19个镇街和经济开发区实时会商部署。全市自上而下攥指成拳、决战决胜,实现“零事故,零亡人”。

台风过后,我写了一篇题为《风雨之中见真情》的晋江防抗5号台风“杜苏芮”纪实,获得人民日报转载,阅读量突破110万。作为时政记者,因为参与其中,更能感受到晋江干群之间的浓浓情意,采访之中“见真情”,文稿自然“见真情”。

8年,一步一脚印地丈量和积累,所听所看所想的一点一滴,汇聚成报纸上的一字一句。行走的“时政数据库”还在不断充盈、不断更新,看见晋江、记录晋江。

时政新闻部 蔡斯洵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