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夜访五店市

大漠

夜幕下的五店市,流光溢彩。

那古色古香的红砖朱瓦看不清了,那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看不清了,那轻盈灵秀的窗棂镌刻更看不清了。她们隐映在五彩斑斓的灯光里,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在城市的繁华喧嚣里,独守一份静谧。

对五店市我是陌生的,因文化交流的造访,才得以两次领略她的芳容。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五人,在晋江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五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歇息,生意颇为兴隆。以至于酒旗浩荡风中,饭菜飘香十里,客流滚滚,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尤其在明清时期,五店市已然成为一片繁华的市井街区。美轮美奂的红砖古厝,星罗棋布的古民居,商铺鳞次栉比,街市车水马龙,十分繁华热闹。晋江历史上为泉州府城,其重镇青阳是往来石狮、安海等几大集镇的古时交通要地,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城南迁于此,遂为今日晋江市区的前身。

夜晚的五店市,我倾情于她有如郁达夫笔下的清静。

在《故都的秋》里,郁达夫租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的清静来。

如果说郁达夫的清静尚有一种悲凉,那么于我,此时面对五店市的清静,完全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精神放松带来的清幽安逸。那众多而不同的小巷,弯弯曲曲,让每一个路过小巷的人,面对门庭各异的精巧,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静下心来感受和品味着每一处的温婉和回忆;那茶香飘逸的院落中石桌竹椅前,人们围桌而坐,促膝轻语,如此的娴静安逸;便是那乐曲缭绕的古风酒吧,人们也是静静地呷一口轻酒,叙一道经年,让如烟往事静静地流淌。

夜晚的五店市,我钟情于她有如戴望舒笔下丁香花般姑娘的清幽。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巷口,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想象一下,那是何等美丽的情景、何等清幽的意境。

虽然已是初冬,晋江的风吹得有些急,但五店市却独自彷徨着悠然的步伐,不紧不慢,不急不躁,静如处子。在这里,历史汇聚成影,时光汇聚成诗,令你不得不想徘徊在古厝边、院墙外,不得不想就靠在巷口的拐弯处,等那脚步轻轻、款款而至的梦中挚爱,等那委婉的南音,飘过身旁茶铺的上空。

夜晚的五店市,流光溢彩中,我喜欢上她的斑斓。

这五店市,就像辛弃疾所写那火树银花的节日夜,在灯火阑珊中既有幽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又在灯火阑珊里更有惊喜,“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灯火斑斓的小巷里,每走一步的景物欣赏中,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和收获。

五店市的夜晚是静谧的、清幽的,又是斑斓的,在初冬的夜里,还不乏暖意。路过巷口的书屋,望见有人执笔绘画,我不禁在想,是不是正如古人的冬天,画《九九消寒图》那样,从冬至那天开始画起,画上一枝素梅,待画完九九八十一瓣,画好梅花之时,便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了。

夜访五店市,初冬的寒意轻缓了石阶上的脚步,尽管夜色漫长,但在安放清静悠然的那一刻,似乎在斑斓夜色中,听到了春天的脚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