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爱梧林

王衍诺

“走!去看看吧!听说那儿风景秀丽,是个不错的休闲旅游场所……”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繁华的晋江市区,隐藏着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传统村落——梧林。

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耀眼的花海中蜂蝶忙碌地开着演唱会,碧绿的草丛是虫儿们最好的归宿……在这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中,静静地矗立着一些风格迥异、红砖白石的闽南古厝。岁月带给古厝的,除了斑驳的印记,更多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它记录了闽南地区从清末至民国、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

我迫不及待地走近远望颇为雄伟的大厝,它们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外墙多是裸露的水泥。若非仔细观察,我还误以为是战乱中遭到的损毁,其实这些是还没有装修好的“毛坯房”,蕴含着一段段抗日佳话……

梧林传统村落中最为壮观的“五层厝”是旅菲华侨蔡德鑨的宅邸,建造于1936年,占地400平方米。该楼聘请英国设计师设计,曾是泉州南门外地标性建筑。楼外部为钢筋水泥混凝土墙体结构、古罗马式艺术风格;大门采用闽南官式大厝传统构造,左右两侧双向照门上书写的“茶经”“荔谱”,为蔡氏先祖、北宋大臣蔡襄的代表作;内部沿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规中矩;二楼刻有楹联“千年惠泽万安桥,载道讴歌五里松”,讲述了蔡襄修建中国第一座海港石桥洛阳桥的功绩。

大楼主体完工之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蔡德鑨及其家族深明大义,积极投身全民抗战洪流,慷慨解囊,纾解国难,把准备用于大楼装修的款项悉数捐赠出来支持抗战。“五层厝”也就在此默默地伫立了80多年,将自己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抗战纪念馆。

在梧林,这种先国后家、支援抗日的义举蔚然成风,一幢幢未装修甚至未完全建好的古厝洋楼,诉说着侨胞深沉的家国情怀。

当然,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众多热爱家乡的侨胞的帮助,其中的胸怀祖国楼就是一栋充满着爱国情怀的楼。梧林诸多华侨建筑中,胸怀祖国楼称得上是建筑最为精湛、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楼房如同一般闽南古大厝,砖石面墙,条石山墙、后墙。胸怀祖国楼是旅菲华侨蔡怀紫、蔡怀番在家乡合建的一座中式楼房,横匾上嵌着的四个楷书大字“胸怀祖国”,表达了房子主人的爱国情怀。

我爱梧林,爱它的精美建筑,爱它的历史文化,爱它的家国情怀;我爱晋江,爱它的纯粹自然,爱它的生机勃勃,爱它的生生不息……

(作者系晋江市新塘街道沙塘中心小学五年1班学生。指导老师:刘美玲)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