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田间课堂 探寻本草奥秘

基地之窗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原来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鱼腥草可以化痰止咳!中医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们长见识了!”蹲在郁郁葱葱的中药种植田垄间,学生柯梦妍一边细致入微地观察各类中草药的形态特征,一边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其名称、性味与功效,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近日,位于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紫帽校区)内的晋江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学习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传统教室,沉浸于这片充满生机的“露天课堂”,开启了一段探寻本草奥秘的奇妙旅程。

在基地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分组行动,兴致勃勃地投入实践环节。他们小心翼翼地辨识着田间的每一种药材:触摸薄荷清凉的叶片,嗅闻艾草独特的香气,观察金银花缠绕的藤蔓。在指定的采摘区,同学们戴上手套,学习如何正确采摘中草药,亲身体验“盘中药”的来之不易。从翻土、播种到移栽、养护,同学们亲手参与部分中草药的生命周期管理,深刻理解了道地药材与生长环境、时节的关系。

据了解,晋江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由晋江市中医院与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紫帽校区)携手共建,是整合医疗资源与教育平台的一次成功尝试。2022年1月,该基地凭借其在中医药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与实践体验方面的突出优势,被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文旅厅联合确定为省级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总占地面积达50亩,规划科学,功能清晰,划分为中药材种植观赏区、中医药文化展厅、互动实践体验区、传统疗法观摩区、科普讲堂及养生功法练习区等六大核心功能区域。目前,基地内已成功引种及发现的原生中药材品种超过200种,俨然一个微缩的“本地本草纲目”。

“我们设计的课程,核心是‘知行合一’。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养生常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手触摸、亲眼观察、亲身体验。”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紫帽校区)的中草药专职教师占锦梁介绍道,“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健康生活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