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凝聚海魂的蚵仔煎

乔志兵

泉州巷弄的初夜,总有一缕香气在等我。那香气裹挟着海风,携着烟火气,在转角处与我相遇。

初见蚵仔煎时,是我和同事去各市场调研,正巧路过后坂小区菜市场,同事热情地招待我,吃蚵仔煎,还说她外婆是菲律宾归侨,之前总挑着担,走街串巷卖蚵仔煎。反正她这一带熟,见人就热情地招呼,小吃店老板喊她小名,擦了擦桌子,叫我们坐下。

也正是这时,我看老板怎么做蚵仔煎。蛎如珍珠散落,裹着透亮的番薯粉,蛋液倾泻而下,瞬间凝成金黄的外衣。葱花点缀其间,似海面上漂浮的星子。老板用铲子翻动,香气便挣脱束缚,蹿入鼻腔。我屏息,好似即将离港的渔船,等待一场与大海的私语。

第一口,是惊艳。外酥的脆壳在齿间碎裂,内里却柔软如云,海蛎的鲜甜裹着蛋香,在舌尖绽放。那滋味像潮水漫过礁石,带着咸涩与清甜,又似海风吹过脸颊,留下绵长的回味。我站在摊前,捧着热腾腾的铁盘,竟忘了菜市场的喧嚣,只觉自己与这方寸间的美味,早已相识千年。

后来听同事说,这蚵仔煎里藏着渔民的故事。昔年他们以海为生,将捕获的海蛎与番薯粉相融,煎成充饥的饼。生活的艰辛,在油与火的淬炼中,竟化作一道慰藉灵魂的风味,或许还添了几分思乡的滋味。蚵仔煎,原是泉州人与海共生、与岁月相搏的见证。

如今,它成了泉州街头的常客。夜市灯火下,总见人们围着小摊,等待那一铲铲的鲜香。有人执着于老店的古早味,有人偏爱新派的创新搭配。但无论怎样,那份对海蛎的钟情,对烟火气的眷恋,始终未变。蚵仔煎,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泉州人舌尖上的乡愁,也是旅人记忆里的美食篇。

我曾想过,为何独独与蚵仔煎结缘?或许是因为它身上凝聚了海的魂魄,那海蛎生于潮间,汲取了浪的精华;番薯粉扎根土地,沉淀着闽南的质朴;而油煎的热烈,又恰似泉州人热情的性格。一口蚵仔煎,便是尝尽了一方水土的性情。

后来,我特意又去寻那摊蚵仔煎。香气依旧,老板的笑容依旧。这一次,我吃得格外慢,想将这份缘分细细咀嚼,存入记忆的匣子。

临别,老板递来打包好的蚵仔煎,笑道:“带路上吃,别凉了味。”我点头,忽然觉得,蚵仔煎的缘分,原是海风与舌尖的约定。它告诉我,有些味道,一旦相遇,便是一生的挂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