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泥土与火合一

许谋清

我读书,也背诵。我读诗,也背诵。不是我具备强记能力,是诗文让我记住它。余光中《乡愁》,我看了一遍,就基本上会背了;臧克家《有的人》,也是要让人背下的诗。有的是整首背,有的是摘句背。为什么要背,因为作者创造了语言。脑子接受创新诗文,让人提高素养摆脱平庸。诗句能进入人心,能广为流传,是诗本身的功力。年纪大了,读得少了,记性也差了,但也记得差不多,别人背错了,我还能发现。张枣《镜中》,张二棍《旷野》,雷平阳《杀狗过程》《背着母亲上高山》。落满南山的梅花,兔子的红眼睛,狗的眼睛,好像在跟我对视,诗句和形象同在。

我有个文友叫陈红燕,笔名合一,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近年来多次在诗赛中获奖。

合一的诗就摆在我写字台上,我读了几遍。有没有能背下的诗句?有。

《风吹起的自由》:“七里香,那么小的五瓣花/被满树绿叶挤得只剩下香气”。让人想起古诗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花儿让出了位置,却拥有了更大的空间。

《枇杷》:“枇杷树下的山茶花一朵,拾起/红色湿了傍晚的双眸”。花人合一,情景交融。七里香,茶花,有独到的发现,又有独有的神韵诗意表达。有没有震撼人心的大意境?有。

《七月,月色以瓷的素面朝天》:“挣脱出几缕乡音,敲响宋瓷/以青,以无言,静等水天一色”时空宏大,合一不是小家碧玉情趣,其志不在小。

很多人用别人的语言进行一辈子写作。合一是有创造语言能力的诗人。反过来说,合一是值得苛刻批评的诗人。

现在,我们解剖一下《凿光取月的我,捡拾他乡霜花取暖》这首诗:

霜降,深秋的落叶纷纷

隐匿的光,沉默如石的月亮之上

鸟鸣划出归巢的弧线

褪去清冽,群山寂静

浮云淡出,带着故乡的体温

爱上柴烧后起伏跌宕的未知,只为

釉面粗糙的断口,有记忆,锋利

火苗噼啦闪烁

烤焦的过往,被时光捧出

散落在十字路口那些野蛮的表达,不及

守夜人出窑的呐喊,空气炸裂

雀跃的硬骨,回响在每次飞鸟划过的月圆之夜

凿光取月的我,捡拾他乡霜花取暖

“守夜人出窑的呐喊,空气炸裂/雀跃的硬骨,回响在每次飞鸟划过的月圆之夜”。铿锵有力,让人为之一震。它应该是这首诗的一个核。是一种爆发,却显得气短。为什么气短?

合一追求碎片化写作,这只是诗中的一个碎片。

全诗只有13行,“霜降”“落叶”滑出去了;“月亮”“鸟鸣”滑出去了;“群山寂静”滑出去了,“十字路口那些野蛮的表达”滑出去了还不知所云,“凿光取月”“霜花取暖”滑出去了也实属费解。那个硬核,被碎片淹埋了。还有,3处写月,2次写鸟的翅膀,重复,并不生色。“釉面粗糙的断口,有记忆,锋利”文字有质感,却把全诗的大意境打碎而且推远了。

碎片组合,跳荡,突兀;细看,它却又是一块璞玉。删繁就简,留下“出窑的呐喊”“雀跃的硬骨”,有明显的新锐意识。假如题为《开窑》,也就是说凝聚成一个点,但不要这么短促,放开,一口长气,应该达到我的期待。张枣《镜中》、张二棍《旷野》都是集结的力量,余秀华《我飞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也是一气到底。

女娲炼石补天,天然大气,不要横枝逸出。来自陶瓷之乡的女诗人合一有铸造精短诗句的潜能,泥土与火合一,人们将对她刮目相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