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天气炎热 慎防隐翅虫

夏秋夜间活跃,趋光性强,常潜伏在纱窗、灯光下……盛夏,俗称“飞行硫酸”的隐翅虫悄然出没,严重威胁人们皮肤健康。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皮肤科医师提醒:遇见隐翅虫勿拍、勿捏,它停在皮肤上时,吹走就行。

“飞行硫酸”隐翅虫出没

隐翅虫体长不足1厘米,黑头橘胸,形似飞蚁,夏秋夜间活跃且趋光,常潜伏在纱窗、灯光下。它虽不咬人,但被拍碎后,体内强酸毒液(pH值1~2)会瞬间释放腐蚀皮肤。当它停在皮肤上时,切勿拍打或捏压,应轻轻吹走或用纸巾轻拨。毒液接触皮肤后,数小时至两天内,面部、颈部、四肢等暴露区域会出现条索状红肿、灼热疼痛、水疱等症状;重症患者还可能有眼睑或外阴肿胀、发热头晕等反应,抓破易化脓感染、遗留色素沉着,病程约一周。

该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林志源指出,隐翅虫皮炎夏季高发,与虫类活动及人体暴露程度有关。近期门诊已接诊多例,多是夜间户外活动或居家未关窗所致。他表示,隐翅虫毒液腐蚀性强,但规范处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急救时,冲洗要用15℃~20℃流动清水,无肥皂水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替代;出现大面积水疱或全身症状,需立即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儿童皮肤屏障弱,家长要加强防护。

遇见它千万别拍

此前,市民小李夜间在户外乘凉,未留意有隐翅虫落在手臂上,下意识抬手拍死。不久,手臂出现红肿、疼痛,还起了水疱,他赶忙前往医院。到院后,接诊的医务人员发现其手臂出现大片腐蚀性红斑,伴剧烈灼痛,经诊断为隐翅虫皮炎,后续经规范治疗才逐渐康复。

林志源表示, 若不慎沾染毒液,紧急处理五步法要牢记: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患处10分钟;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擦拭中和强酸;禁止抓挠;避免用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迅速就医。记住“一吹二拨三远离”口诀,用纸巾轻拨或吹气驱离,不徒手接触。

林志源提醒,隐翅虫皮炎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出现症状要第一时间就诊,勿自行乱涂药膏,守护肌肤健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