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宜养阳”,中医认为夏日阳气旺盛,是大自然阴阳气化、阴消阳长的时候,正是养阳的好时机,此时要注重平调脏腑阴阳。蔡文墨表示,养阳方法其实很简单,一是多晒太阳,尤其是早晨太阳初升时,能吸纳阳气精微。不过,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太阳猛烈,不宜暴晒,以防中暑。二是要早睡早起,顺应时辰变化,这样有利于阴消阳长,还能巩固白天晒太阳的效果。蔡文墨举例说,有些上班族经常熬夜,白天又缺乏运动,到了夏天就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通过调整作息和多晒太阳就能改善。
蔡文墨表示,“二宜养‘长’,在中医里,夏日主‘长’,代表万物生长和人体生长发育。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夏日都应多吃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多喝开水,适当补充植物纤维素。”比如,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中年人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更要注意营养均衡;老年人身体虚弱,也需要通过合理饮食来维持健康。
守护心脏与脾胃
“三宜养心。”蔡文墨认为,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夏日属火,火通于心,两火相遇,心脏负担容易加重,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所以夏日养心至关重要。一是要保持心理平衡,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避免劳心过度。二是要劳逸结合,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三是适当运动,不能一味静养,可在早上6点到8点或晚上7点到9点,防暑降温的同时适当出汗,再喝些淡盐水补充盐分。四是放慢生活节奏,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画画、唱歌等,让心情舒畅。五是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养心中草药,像麦冬、红枣等。蔡文墨提到,曾有一位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夏天经常失眠、心慌,通过调整心态、适当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养心草药,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宜养脾。”蔡文墨介绍,农历六月属五行中的“土”,是养脾的好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健脾食物,如西瓜、冬瓜、苹果等,以及茯苓、山药等中药。绿豆、扁豆等豆类也有健脾作用。如果出现头身困重、食欲不振等脾脏气机受阻症状,可用佩兰、荷叶煎汤当茶饮,或用白豆、薏苡仁煲粥喝;若疗效不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藿香正气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