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
除夕之夜,重头戏是守岁,春晚是主节目,两重相逢,喜上加喜,浓墨重彩迎新年。看春晚,守太岁,曾经年少的我们以最热烈的方式,开启新春的欢乐之旅。
除夕,大人拾掇完一年的辛劳,余下的激情全给了年夜饭的准备。厨房里刀叉铲锅的合奏曲,那是一年烟火气息最浓的曲调。等年夜饭一开席,琳琅满目的佳肴菜品,欢声笑语的觥筹交错,这是除夕的第一波小高潮。等尽情满足了皮囊口腹之需,精神一下子松软下来。沙发椅上一靠,摆上果碟,堆满尖的花生、瓜子、糖果、蜜饯摆在茶几上,香茶泡上一壶,老少男女,大大小小,挤在一堆,一年憋了一肚子的闲情在茶里氤氲开来,那是除夕的第二波小高潮。这厢喝茶话仙的戏码刚安排上,那厢春晚鸣锣敲鼓八点准时拉开序幕,老爸一把洪亮的嗓子响起:春晚开始了。他比主持人还殷勤。一家之主一发话,全家人的眼睛齐刷刷盯向电视。当然,伴着春晚节目演播节奏,小高潮迭起。
看春晚,早已成为全国人民普天同庆的仪式感。躬逢盛世,全国人民一起过大年的参与感,春晚独挑大梁。从主持人的着装、节目的安排,到舞台设计、演员表现,哪一样不引发热议?哪一样没有共鸣?兄弟姐妹、同事好友围桌聚会,春晚节目便是最好的喝茶品茗的佐料。今年春晚的吉祥物可爱呀,老演员们的歌喉还是那么浑厚,沈腾有没出场,小品好不好笑……对每一个春晚上的节目,大家定是要热议一阵。无论是赞赏,还是吐槽,那都必须引发一波国潮热。
此时此刻,随着主持人的开嗓,那喜悦劲头仿佛都要溢出屏幕。老一辈开启了春晚热闹的沉浸式体验,老爸张着嘴巴、老妈眯着眼睛,乐呵乐呵地赏歌舞品相声。他们压根就拒绝不了春晚主持人们的热情。年轻一代的低头族,手机拿在手上刷红包,还不忘匀出眼睛的余光瞟电视。不然,开年聚会话题,你就是局外人了。
除夕,守岁是惯例。旧年里,就等着这零点钟声一响起,老爸带着兄弟们在门口“噼里啪啦”放鞭炮,去晦祈福。后来,鞭炮声是没有了,但守岁照常,天伦之乐照旧。一家人其乐融融,心齐情一。长辈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此时柔软起来,看向你的眼光都蓄着慈爱,只觉得岁月荏苒,当年的臭小子已经是半大小子了,那个丫头片子转眼成大姑娘了。小子姑娘们只知道,这会儿父母必定不会谈学习,坐等收红包是第一快乐的事情。眼下,大家只关心歌声美不美、舞蹈好不好。在一波一波的歌舞秀里,还有各种贺电喜报,荧幕前的我们不厌其烦听着报幕,隔着屏幕的热闹,却那么热烈飞扬,那么真真切切。这春节的仪式感,起码四分之一是春晚给的,无数个小家大家,还有来不及赶回家团聚的旅人,也停下匆忙的脚步,欣赏春晚节目。在这共同的夜晚,我们同庆祝、共欢乐,春晚把十几亿的人串成了一个同心圆啊!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当当当”敲响,《难忘今宵》的歌声唱响,父亲站起来,把兜里的新年红包递给我们。他的祝福,虽然还是“学业有成,步步高升”,可是,在欢歌乐舞里,却是如此的喜庆悦耳。
在一年一年的春晚守岁欢乐里,父母逐渐老去,我已是当年父母辈的年纪。当孩子陪着我看完春晚,笑着接过红包之时,恍若间,好似看到流年中那个年少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