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绿野山房: 百年学塾的重生

洪国泰

福林村,位于晋江市龙湖镇,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五古”(古村、古寺、古厝、古校、古街)而闻名。其中的古校指的是村中的檀声小学。檀声小学的前世要追溯到始建于1855年的“绿野山房”学塾。绿野山房占地700多平方米,由福林先贤、旅菲华侨许逊沁建造,是目前福建省内为数不多且规模宏大的古代乡村学塾遗址。许逊沁在这里设馆延聘西席,向族中学童传道授业。

历经170年的风雨洗礼,绿野山房见证了侨乡土地上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西学东渐的萌芽绽放。它承载了无数文教传承的沧桑故事。1949年以后,随着时代的更迭,这栋老屋先后扮演过学校、药店、大队部、工厂、夜校、民兵营等多重角色,逐渐走向了荒废。就像老屋墙壁上斑驳的文字图案,一段段记忆的碎片层层叠叠。在岁月的长河中,绿野山房用它那残破的墙垣顽强地记录着往昔的辉煌。

多年来,镇村干部及乡亲们共同为绿野山房的修缮保护及活化利用做了不懈的努力。2016年7月,福林村委会启动了绿野山房第一期的修缮工程。作为驻村干部,我与村里一道,为这座百年老宅的修复与保护做了诸多设想。我们的愿景是将绿野山房修复并活化,使之成为文化交流与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

2019年12月,我调离了龙湖镇。近日,我获悉绿野山房保护修缮与活化工程第二期项目已经启动,这让我非常激动。这里要特别向旅港乡贤许胜炎、许天贡及许重庆等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对绿野山房的慷慨捐献与资助,是这一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支持。

福林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对绿野山房的修缮不仅仅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修复,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乡村文化记忆的再现,以及对文化根基的回归,更是对海丝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贡献,象征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有机联系。这里的每一处细节,无论是那精心挑选的每一块砖瓦,还是那经过岁月洗礼的每一条石阶,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了文化的脉络。这些历史的见证不仅连接着每一位福林村民的心灵,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与此同时,书投楼、春晖楼、清源别院等传统建筑的修复工作,无形之中激发了当地村民对乡土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自觉认同。福林村的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了解绿野山房的历史,并为它未来的用途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意见。他们开始认识到,保护古村落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愿许。村里的年轻一代积极参与修复工作。而那些曾经对村中历史遗存不太关注的乡亲,也开始自觉加入了古村保护的行列。

在绿野山房的修复与活化推动进程中,得益于福林村与厦门大学所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福林古村不仅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成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文化研究人士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福林村通过举办文化展览、研学活动等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创造了文化旅游与研学产业的双重价值,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福林古村逐渐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这次对绿野山房的修复,更是对福林村整体文化发展的推动。它为福林村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美好愿景。

福林有福!与有荣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