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年味里的情味

林美聪

临近春节时,无意间在外地的集市上发现有人卖红龟粿,一下子让我想起这几年因手术而身体大不如前的外婆,勾起儿时过年时与外婆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过年,强干的外婆总要轮番到几个女儿家里帮衬。去之前,外婆会带上两根甘蔗,放在大门后的两侧,并在甘蔗上贴上红纸。外婆说,这叫“竖年”。让甘蔗依靠大门,意为“家门不倒,事事顺利”。因为在闽南语中,“蔗”与“佳”读音相似,由此把甘蔗放在门后,有“新年渐入佳境”之意。待到大年初一,这两根甘蔗将被分切摆盘上桌,成为让客人“沾沾甜”的零嘴,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闽南地区春节时,大家都要制作红龟粿作为祭拜用品,外婆也不例外。而制作红龟粿须历时三天,每一道工序都得一丝不苟。第一天,外婆要和我的母亲淘洗浸泡糯米,再将糯米和粳米按恰当比例混合后,到加工店研磨成米浆,以特制的布袋盛装,用重石压住。第二天,要就地取材——割下院前的香蕉叶,反复擦洗后小心放入大簸箕里沥干水分,并准备馅料。

第三天,也是最关键的一天。外婆和母亲会分工协作,先各自取下沥干的糯米浆,掰成小块,进而用力揉搓成QQ弹弹的白面团,然后再往自己揉搓的白色糯米团添加粉色的食用色素,渐渐地,就成了一白、一粉两大糯米团。接着,制作红龟粿最见功力。要先取一小块白色糯米团,捏成窝窝团形状,再取一块粉色糯米团,捏成圆片状,盖在白色窝窝头形的糯米团上,随后用大拇指在窝窝头底下按出一个小洞,舀入几大勺花生白砂糖馅料,小心收口、捏实,龟粿就初具雏形,只待“龟印”。

如此精细的手工活,我们几个小孩子在一旁依葫芦画瓢了半天,红龟粿破的破、残的残,竟没一个能登大雅之堂。当然,这并不会消减我们做龟粿的兴致。等外婆取出传家之宝——“龟糕印”后,调皮的我们便忙不迭地将一个个团子都拨到跟前来,争抢着印制龟纹……直到所有红龟粿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制作完成。

最后,就是炊红龟粿了。待蒸笼腾起滚滚热气时,年味也在这浓浓的米香里达到顶点。随着外婆一声“出锅”,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的我们趁热来上一个,那青草香、蕉叶香、食材香混在一起,味道的层次感丰富得让人大呼过瘾。可这时,外婆却总趁乱离开,徒留背影,大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洒脱,任凭我们怎么挽留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在背后给外婆取了个外号——“犟老太”。一辈子要强,不接受晚辈接济的她,每天总乐呵呵地下地干活。就算是外公走后,也坚持一个人住在老宅里。大表哥想给她盖间新房还遭到她一顿责备。可哪个儿女家若需要帮忙,外婆又会不请自来。

那些年,外婆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记忆中最独特的“年味”,越品越浓。如今,看着集市上的红龟粿,怎能不叫我怀念外婆手中的年味?多希望外婆能早日康复,和我们再一起制作红龟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