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尺讲台育桃李

蔡冬菊

时光悠悠,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一闪而逝。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虽然已逝,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与无尽的回忆。他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蔡文景先生。

还清晰地记得,文景先生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那天,身穿雪白衬衫的他慢悠悠地走进教室,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金框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他进行了一番生动的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蔡,名文景。以后,大家就叫我文景老师好了。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既新鲜又陌生,因为是第一次见面,新鲜感是难免的;至于陌生嘛,等以后相处久了,大家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文景先生不仅口才好,而且知识渊博,讲起课来有声有色。上课时,他很喜欢范读,那种抑扬顿挫的腔调,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还写了一手非常工整的粉笔字,每次板书时都是版面清晰,字迹清秀。印象中,他很少批评我们。相反,如果我们表现好,他还会奖励我们,抽出时间为我们讲故事,从而激发我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时,我们才刚学写作文不久,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文景先生却很看重我,每次讲评时都会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读,并且张贴在班级的作文园地。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清明节祭扫安业民烈士墓的作文。当时写道:默哀时,全场很安静。文景先生帮我修改时,就提醒我:“这个地方可以用一个成语,会比较生动。”我后来想了很久,才想到“鸦雀无声”,他立即肯定了我。

为了丰富我们的视野,他还带领我们几个同学去海边挖海螺。那一次,我们走过了长长的海堤,爬过高高的海礁石,才到达目的地。只见文景先生一个人在礁石堆里东瞧瞧、西看看,好像在找什么洞穴。等找到后,再用一根长长的铁钩,在礁石的缝隙里用力地挖,挖到了海螺就放在竹篓里。那天,收获不是很多,只挖到了五六粒海螺。文景先生把这些分给了我们四个人。他说:“今天的目的不是为了挖海螺,只是为了让你们体验劳动的乐趣。”那天下午,我们沐浴在落日的余晖里,欢声笑语地走回家去。

文景先生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我参加工作后,学校聘请他当校外辅导员。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诗联进校园”活动,作为诗联社成员之一,文景先生经常出入学校。知道我爱写诗后,他经常不厌其烦地帮我提意见,还细心地帮我修改。当我的诗在《金井诗联》上发表后,他更是第一个打电话来向我祝贺。

文景先生的启蒙之恩,我没齿难忘。我之所以会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在文学路上越走越远,这都离不开他的循循善诱。文景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岁月无情,文景先生如今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教育之恩,却足以激励我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耕耘不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