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伊春的雪

黄旭升

立冬之后,有机会到全国最大的森林城市——黑龙江伊春。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第一次到北方看雪,忘掉旅途劳顿,充满好奇与新奇。错过了大雪纷飞的情景,还是可以看到积雪满地的景色。雪地里,留下汽车轮胎驶过的痕迹,深深浅浅,纵横交错;也留下行人走过的脚印,大大小小,重重叠叠;偶尔在边角地带还有不知名的小动物的足迹,是鸟儿飞累留下的淡淡痕迹或是走兽奔跑的足迹,不一而足。

雪地在阳光的映衬下,有点刺眼。本以为太阳出来了,雪就融化了。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只有春天来了,气温回升到了零度以上,积雪才能融化。

雪地看雪,冰天雪地,美丽“冻”人。室外温度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体感温度更冷。即使棉衣棉裤包裹着,也是感觉寒气逼人,全身瑟瑟发抖。呼吸出来的暖气与冷空气接触,瞬间变成雾气,眼镜也是雾蒙蒙的。同行的一位“老男孩”因为冰天雪地的诱惑,童心未泯变成老顽童。在银装素裹大地上,他空手拿起一块成型的冰块,10秒、15秒、20秒……面带微笑地坚持,在倒计时中绽放,童真童趣满“雪”复活。

哈哈!不妨戴着手套堆个小雪人,两位“老男孩”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手脚并用堆雪人,又拍又打,垒成的小雪堆终于有点模样。接着,用红色塑料桶装上一大桶雪扣上去,雪人的脑袋就成型了。顺便找了一块鲜红的橘子皮做雪人的鼻子,两块颜色相近的小石块嵌进去成了眼睛。画龙点睛的效果真不错啊!顺便掐了一小段枯草插在雪人头上右侧,淡雅有致、憨态可掬的雪人就萌萌地呈现在冰天雪地上了。可遇不可求,第一次堆雪人的作品犹如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留下一份心情、一种念想。敝帚自珍,特地拍照存证,自得其乐。

我们要去矿山参观,路过一条宽敞的大河。河面宽敞,河床下还有缓缓的流水,处于结冰状态。薄薄的冰层,与河岸边光秃秃的树相互映衬着,还有路边一排排低矮的房子也被白雪覆盖着,天地素净,一派银装素裹的样子。原来这条大河就是汤旺河,试想来年春暖花开之后,冰雪解冻,宽敞的河道流水哗啦,必然又是一番新的景象。

只要热爱生活,到处都有风景。几个兴趣盎然的“老男孩”特地登上附近的金祖峰。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此“仙”非彼“仙”,金祖峰上的“仙”不是神仙,而是金人女真族的“祖先”。据初步考证,这区域是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的发祥地。我们晋江粘厝埔也与此颇有渊源。山峰冰雪覆盖,白雪皑皑。上山难,下山更难。纯天然无污染的白雪随处可见,让人忍不住想抓上一把,含入口中。冰雪在嘴里融化,清凉透气,沁人心脾。冰雪奇缘的世界,把原来的路覆盖了。我们兴趣盎然,即使已经无路可走,三步并成两步,顺道滑雪而下,树枝上的雪花四溅,惊险刺激,意犹未尽。

人生海海,过往皆故事。遥想抗战时期,在林海雪原里孤军奋战的抗日英雄。那雪是战斗的雪,装饰了森林,更是掩饰了世界。唯有坚定的信仰、顽强的生命力,才能绝地反击。白雪知时节,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雪结成冰、冰融于水是自然现象,在冰天雪地中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应该是载入史册代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时空交错,恍惚间,看到一代伟人在黄土高原延安高地,极目远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响彻云霄,震撼世界。

伊春的雪,林都的雪,也是北国风光的雪。我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雪,却带走满满当当的温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