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舌尖上的五色牧场

谢美永

从炎热的夏天突围出来,来一碗酸汤羊肉,把秋天留住。

酸汤羊肉,闻其名,禁不住舌底生津,如凌如火,撞击、研磨、交汇、融合,最终成为一种美味,升华为口腹的满足。

国人食羊,自古有之。《本草纲目》曰: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羊肉性温,尤宜秋冬季节食用。秋风过处,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坐一桌,煮上一大盆酸汤羊肉,举箸相邀,大快朵颐,个个汗流浃背,大呼过瘾。如此饮食,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不知不觉中,人体所需的消化酶便悄然产生,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酸汤羊肉,主料羊肉,尤以德化等地放养的黑山羊为佳。南方人素不喜膻,特别是老人,常因膻骚熏人而拒食羊肉。自由放养的黑山羊,不喂食人工饲料,品质优良。在深山老林里,黑山羊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无忧的。可以想见,当黑山羊从羊圈里出来,抬眼便是青山绿水,它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它们从大自然里汲取养分,吃的是纯天然、最生态的野草,这样的身体该有多么的纯洁干净。

酸汤羊肉,似乎在云贵川一带最盛行,在泉州亦随处可见。地域有差异,但酸的味道和功效是一样的,同样可以滋阴润肺。食之,有益心脏和肌肉,有助于强化肝功能。肝火大了,别忘了吃些酸汤羊肉;口舌生疮、鼻腔及皮肤干燥、咽喉肿痛,来一碗酸汤羊肉,既可满足口腹之需,又能解决秋季常见的疾病之苦。俗话说:“秋补羊肉冬补汤,胜过医生开药方。”千百年来,闽南人在食用羊肉的战场上,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中国自古就有“食药同源”之说。羊肉营养丰富,肉质紧致味美,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羊肉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及一些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男子常食,可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生龙活虎,气壮如牛。

中国烹饪方法五花八门,炒炝煮煎炸、汆灼涮焖炖等,细数有上百种之多。烹酸汤羊肉,用的是最单纯最朴素的方法,那就是煮。自制的酸汤,最具农家味道,待汤滚起,放入焯过水的羊肉,片刻即起锅,倒入装有金针菇、莴笋等辅料的器皿里,放入青椒、红椒和鲜花椒,淋上油,香喷喷、油汪汪的酸汤羊肉便大功告成。

菜品的炮制,常常需要大起大落的搭配。酸和辣就是一对兄弟,仲不离伯,伯不离仲,但其性情却相反,一个内敛一个张扬。因此,酸汤羊肉放入辣椒,酸爽热辣,有玩蹦极的刺激,也有雨打芭蕉的舒缓,一张一弛,是现代生活快节奏的解压食物,既适合工作紧张的年轻人食用,其开胃特性也适合老年人。

酸汤表面漂浮着青椒、红椒、鲜花椒,似大草原上开满五彩斑斓的鲜花。在家中拥有一片五色牧场,让舌尖在鲜美的风中如骏马驰骋,生活大抵就如疾驰的马蹄,激情四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