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郑榕
身边的朋友每次问我,为什么那么热爱篮球?我想和我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吧!
父亲爱运动,年轻时特别喜欢打篮球。母亲对我说过:结婚的前一天晚上,你爸爸还抱着一颗篮球,跑到煤矿篮球场那边一个人瞎玩。要结婚的人,心也是真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京煤矿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专门成立了上京篮球队。很荣幸,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打我出生起,我就经常看到父亲在球场上领跑全场,后仰跳投、三步上篮,与队友空中接力……可以想见,那时的父亲何等矫健,充满朝气。
后来有了我,母亲一句话形容得很贴切:当得知生下个男的,你爸爸的表情和阿米尔汗在《摔跤的爸爸》中待产的表情是完全相反的,似乎他一辈子的篮球技术终于有个儿子可以传承!自我懂事以来,父亲便常常带着我练习篮球基本功:弹跳、摸高、运球、传球……单是运球,就反反复复练过低运球、高运球、V字运球、C字运球、过桥运球、变向运球……可惜我那时候还小,又天生反骨,动不动和父亲对着干,所以他不得不放弃对我的训练,继续发展他自己。
等我8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被迫“下岗”,从煤矿工人摇身变成小老板,但他的篮球似乎还没“下岗”。后来我家搬到了晋江,在晋江实验小学附近有一个篮球场,远远近近的小伙子总会到这里来打比赛。我和父亲有个约定,放学之后来球场等他,然后等父亲打完球再带我回家。父亲每次在场上进了球,总会双手打开,大声嘶吼,然后从掌声中跑过,享受着篮球带来的快乐。从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无论经历什么波折沉浮,父亲似乎一直运着篮球在人生里穿梭。
可叹岁月不饶人,年龄越来越大的父亲再也无法在激烈的对抗中攻守自如。在一次“打野球”时,他受伤不轻,经我妈诊断,系腰椎间盘突出差点压迫到马尾神经。我原以为遭逢这种伤病,会让爱篮球的父亲颓废一阵。没想到父亲倒是比我想的乐观,既然不能打比赛,投投篮应该没啥问题吧。现在,父亲一有空,就抱着篮球,找个安静的球场,一个人在那运球、投篮、上篮……见谁就说一个人打球训练的好处。在我看来,他这哪是宣传好处,是赤裸裸地四处发展“球童”给他捡球啊!
父亲的篮球,从5个人的快乐变成了一个人的独处。这样的割舍和更替,我晓得对父亲来说,该是何等的无奈、怅惘。如今,我又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时间常伴他左右,听我妈说他在家里也很少讨论篮球的话题了。可就在前几天,父亲突然打电话对我说,如果这届大运会能抢到票,他想去现场看一场篮球赛,到时候不管多难,他都要去成都。父亲激动地对我说:“儿子,想当年在北京大运会上,姚明带领中国男篮高歌猛进,在半决赛中以83比82战胜强大的美国队,晋级决赛。姚明整场贡献了18个篮板、5次盖帽……”
说起篮球,父亲又如数家珍。他想在成都大运会现场观看篮球赛,这不难实现。当不再年轻的父亲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赛场上那些健步如飞、勇敢无畏的年轻身影,他也许会在内心重温自己热血沸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