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龙湖驰援陈埭花厅口村的一名工作人员,给我传了一个30秒的视频。视频里,防护面罩立起来成了生日帽,一些独立包装的小面包围在一起就是生日蛋糕,同事们给寿星唱着生日歌,镜头扫过他的手机,是正在视频通话的画面,另一头是他女儿。
当看到他跟女儿视频的那一刻,瞬间戳中泪点。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镇里的工作群里,无论几点发布通知、消息,都有一排整齐的“收到”。他们好像24小时在线,他们也真的没停过,常常靠着椅子就能睡着。
同事伊婷常跟我说,做这一行,才感觉到晋江的基层干部真的没得说,一直在拼。
在采访现场,在视频号里,基层工作者、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乃至于每一个平凡的你我,虽然看不清口罩下的脸庞,但每天都有感动、温暖的时刻。
当晋江还未全域管控时,我几乎每天都往深沪、龙湖跑。报社的司机问我:“你怎么又要去啊?”我妈每天都要说好几遍:“口罩戴好。”接到去池店镇东山村采访的任务时,我一愣,那时候东山村是高风险地区、封控区。那也是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当我来到东山村采访后,我更深刻感受到晋江干部的那股“拼”和担当。每次去现场采访时,我也害怕过,因为小朋友才刚满2周岁。但是啊,也正是每一次的“身临其境”,看到那么多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我就重新找回了安全感。
从写稿到出镜,再到学着剪辑视频,也算收获了新技能。有时候也挺庆幸,自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更深层次地感受着这个城市的脉动,更能理解基层工作的不容易,也更想发出点声音,让大家多点理解、多点配合,让大家看到更多这个城市的担当。
战“疫”不易,重回烟火,更应珍惜。
等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让大家都去打疫苗,这不是任务,是在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也是保护更大的“家”。记者 施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