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司机取消了订单。”“抱歉,司机取消了订单。”……3月18日,轮到我值编辑夜班。19时,同往常一样,我通过网约车软件叫车欲前往报社,没想到一单单都被司机取消了。调出报社公众号最新消息一看,梅岭、青阳部分地区已被纳入管控区,一下也就了然了——这个时候,谁都怕“红”了“黄”了。
无车寸步难行,在最吃紧的时候,我成了唯一一个因无交通工具无法到岗的编辑,内心颇为愧疚。紧接着没几天,我所在的社区附近也出现了病例,小区开始管控起来,我开始了居家办公的日子。
“我现在还有事,待会再联系。”“你找某某某吧。”“不好意思……”这是近段时间采访遇见的常态,新闻采写比往常更为困难。一线工作人员都忙于防控工作,时间紧张,几乎只能通过电话、微信,抓住他们短暂的空余时间进行采访,也经常因为对方有事而中断采访,这导致一篇稿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但我告诉自己,跟着他们的时间,尽量不给他们增加负担。
因为家有一名“大白”,我更能明白一线工作者的劳累。一声令下,无论何时、无论天气有多糟,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前行,只为了让这个疫情快点结束。采访中,我认识了为及时给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在公司席地而睡的老板,也认识了许多从凌晨开始忙碌的志愿者,他们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上厕所,身体或多或少出现不适,但是他们没有抱怨,每个人都为能够付出点什么感到开心自豪,表示一切都是值得的。
疫情带来的出行不便,让我很遗憾没能与同事们一样站在一线。我想,疫情之后,一定得考本驾照了。记者 吴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