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书香的种子

蔡培均

在一个特别的节日来到一栋特别的房子,见到一位慕名已久的人,我想这也是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机缘。看着台上谦容大方的蔡崇达,心中没有半点突兀,一如品读《皮囊》时脑海中浮出的样子,亲和仿佛隔壁邻居大哥哥,敦厚的脸庞,一副大镜框,眼中闪着光,典型的闽南人。

在这栋铺满阳光的“母亲的房子”图书馆,听着蔡崇达谈及母亲的房子,我的眼眶不自禁地有点小湿润。看过《皮囊》的人都会记得这篇《母亲的房子》,它不是最感人更不是唯一,但它却最具延续性、最具闽南情。它是一个家族记忆的具象,是乡愁情怀的寄托,更是播撒书香和爱的种子。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的,写作是需要天赋的,持续的文学生命力需要广袤的阅读来支撑,更需要对当下生活的深切思考和深度体验。这几点,蔡崇达无疑都具备,更难得的是他以极大的热情去推动和接续这一份天赋和情怀,一如这栋“母亲的房子”,见人见物见生活,更见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游子,都有个想回而回不去的故乡。站在“母亲的房子”图书馆里,我不期然地想起了家乡塘东,想起了“原乡之家”和黑熊。作为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塘东不乏自然人文风貌,充满着宗教文化、侨台文化、闽南式古建筑和自然景观魅力,如得天独厚的玉带沙滩、泉南胜景石佛寺、“塘东崎、檗谷大”的东蔡家庙、中西结合的番仔楼蔡本油故居、见证过“八二三”炮火的火狮洞等。

一方水土一方人,地杰则人灵。塘东历史上不乏名人,如国相蔡无能、辛丑部元蔡缵、左军都督蔡升、朝议大夫蔡德芳等文臣武将;更有近代“糖王”蔡本油、旅菲侨领蔡文华、捐修南天寺和华侨大学教学楼的蔡玉峰、为国捐躯的蔡及时、交响乐大师蔡继琨、画家蔡云程等名人义士。但观其故居,大多斑驳寥若,仅生平简介标示于门口,几乎无物可依托,泯然湮没在时光深处。每每走过路过,心中不免怅然伤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尽管历史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人的记忆情感却会自动保存,代代延续。黑熊七岁时随双亲离开塘东,长大后在城市工作的他最终选择回归故里,家乡的沙石草木、贝壳卵石在他手上重新焕发生机。古朴秀丽的“原乡之家”和自然成型的海漂陈列馆颇具乡土特色,他开设的“塘东游”在重拾填补塘东历史碎片的同时,也呼唤着游子回家,吸引更多的远方游客邂逅塘东、了解塘东。闽南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热血、热情。故乡需要出走,更需要回归。一如蔡崇达说的,家乡是构成他命题的地方。从“母亲的房子”出发,他走向了远方,也把远方带回了家乡。他在赋予“母亲的房子”新的生命同时,也在传承着闽南的血液。在这里,我们开始经历新的获得、失去、接受、告别,一起用生命哺育新的生命,生长、包容、和解,最终抵达时间,找回生命本初。最是书香能致远,“母亲的房子”——每个人心中的家,如蒲公英的种子播洒在闽南的大地,静候归乡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