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花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重阳将至,小记者以童真的笔触,记录下长辈深沉的爱。那些藏在唠叨、热汤与陪伴里的时光,化作温暖记忆,在岁月中静静流淌,恒久绵长。

爱在烟火间

柯睿垚(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五年8班)指导老师 张燕青

施灵滢(晋江龙湖强民小学四年2班):小时候爸妈总忙,是奶奶牵着我的手,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她常带我去体育场,看我爬上爬下,自己坐在石凳上笑,手里总攥着水,等我跑累了就递过来;她还爱带我去邻居家串门,张奶奶的糖、李奶奶的花生把我吃成了“小吃货”……她把所有偏爱都给了我,会在我受委屈时把我搂进怀里哄。可就在我慢慢懂事,想把攒的零花钱给她买块糖时,她却走了。现在路过体育场,回想着奶奶把那么多快乐塞进我的童年里,让我不管过多久,都不会忘记她对我那满满的爱。

罗诗蔓(晋江龙湖强民小学四年2班):外公外婆的爱,有点“啰嗦”,却暖得像太阳。刚入秋,外婆就追着我念叨:“快穿外套,别冻着!”这话一天说好多遍,我嘴上嫌烦,可裹上外套时,风都变温柔了。吃饭时,外公的筷子总往我碗里跑:“多吃点,长高高!”碗里堆得像小山,全是他的担心。外婆那皱巴巴的手还给我织过毛毛鞋,穿在脚上,连脚尖都是暖的。这份有点“烦”的爱,是我心里最甜的糖。外公外婆,我爱你们!

陈以沫(晋江内坑柑市中心小学三年3班):每次回老家,奶奶的疼爱就裹着熟悉的烟火气涌过来。放下行李时,准能看见她蹲在院角的笼前,布满皱纹的手提着养了许久的老鸭,嘴里念着:“给娃补补,城里少见哩。”午饭时,老鸭汤一上桌,她总先把最肥嫩的鸭腿夹进我碗里,眼睛笑成了月牙。返程时,我们车的后备厢被塞得满满当当:刚挖的红薯带着泥土的清香,收拾好的鸭子裹着油纸,沾着露水的青菜还水灵着。车开出老远,从后视镜里仍能看见奶奶站在村口,身影小小的,却把牵挂拉得很长。奶奶给的从不是贵重物件,却是装得满满的、最真的爱。

杨晨汐(晋江东石玉峰小学四年1班):一个炎热的夏夜,我突然心血来潮,想把床垫挪到角落。当我告诉奶奶时,她用带着闽南腔的语气说:“本来房间就小,还放张床!”我看出奶奶有些不悦,便低头继续写作业。不一会儿,奶奶突然忙碌起来,还埋怨道:“快点过来帮忙!”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奶奶是要和我一起搬床垫。我开心得连拖鞋都顾不上穿,就和奶奶一人抬起一个角。奶奶要我拿椅子垫在床垫下,我便搬来椅子,她还特意垫了两片木板。现在想来,奶奶既成全了我的小愿望,又教会了我独立做事。那张难搬动的床垫,承载着我对奶奶沉甸甸的爱。

黄宇萱(晋江内坑柑市中心小学三年1班):翻看旧相册,太奶奶抱着我的照片掉了出来。看着照片,我想起了好多事。我刚上幼儿园时,太奶奶总戴着老花镜,举着彩色识字卡教我认字,用小木棍教我数“1、2、3”。傍晚,她总要牵着我散步,把我的手攥得紧紧的,连风都吹不冷。有年冬天特别冷,太奶奶每天都会给我煮面条,上面卧着两个金灿灿的荷包蛋,感觉真暖和。晚上,她搂着我睡觉,把我胖乎乎的小脚丫揣进怀里,暖烘烘的,我很快就睡着了。现在,太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可每当看到识字卡、吃到热乎乎的面条时,我好像又看到了她的笑容。

林子捷(晋江内坑柑市中心小学三年1班):记忆中,您总是和几位茶友围坐在老屋屋檐下那张旧茶几旁,喝着茶,打扑克牌,时不时逗逗邻居家的小娃娃。每当我在家待不住时,您就用叉车把我放在上面,在院子里来回走着,蹒跚的步伐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村戏台旁的篮球场,曾经也是我们爷孙俩练球嬉闹的地方。当我投不进篮赌气时,您就把我扛在肩上,试图缩短与篮筐的距离……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深意!

何欣妍(晋江东石金山中心小学四年4班):外婆家重阳节有吃芋头饭的习俗,她总说:“吃芋有头路。”她总会挑拣圆润的芋头,刀锋轻落间,滚刀块如白玉般散落。油润的瘦肉与香菇同焖,米香伴着芋香氤氲蒸腾。揭开锅盖的刹那,蒸汽裹着往事散开:“你两岁那年,把你妈妈的高跟鞋塞进电饭煲,你妈满屋找鞋,你奶奶掀开锅盖时吓得直哆嗦……”外婆一边笑着用围裙擦手,皱纹里盛满温柔,仿佛岁月就此凝固在灶台的暖光里。

柯洺浠(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三年5班):“今天风大,把外套穿上!”我都走出家门了,奶奶还追出来把外套递给我。看我穿上了,她这才放心地挥手道别,不忘叮嘱我:“在学校要多喝水。”想着奶奶说晚上要做炸醋肉,上学路上都觉得轻快起来。奶奶做的炸醋肉外表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带着若有似无的醋香,吃起来一点不腻。光是想一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施怡彤(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四年1班):重阳节快到了,我想起了最疼我的外公外婆!每次去外婆家,还没进门就能闻到香味。外婆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她做的糖醋排骨最好吃,晶亮的酱汁裹着排骨,我总吃得满嘴生香。外公的手虽然布满皱纹,却特别灵巧。小时候,他总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写名字。即便我写得歪歪扭扭,外公也不着急,总是夸我有进步。他还教我制作树叶贴画,我们一起做的小松鼠,现在还贴在我的书桌前。我要帮外婆捶捶背,给外公泡杯茶,好好感谢他们给我的爱!

李依依(晋江安海西隅小学三年1班):每到周末,奶奶总会给我做热汤面。她用布满皱纹的手,灵活地擀出薄薄的面条。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响,奶奶往里面卧两个黄澄澄的鸡蛋,再撒一把绿油油的葱花,香气顿时飘满整个屋子。有次我考试没考好,委屈地掉眼泪.奶奶默默走进厨房。不一会儿,一碗热汤面就端到我面前。她笑着摸着我的头,皱纹里藏着满满的温柔。我吸溜着面条,眼泪混着热气咽进肚里,心里却暖暖的。现在我知道了,奶奶的热汤面里,藏着最温暖的爱。每次吃到面条,就像奶奶在身边,把我的小小委屈全都化成甜甜的温暖。

洪楚恬(晋江龙湖英园小学四年1班):有一次,我正低着头玩手机,奶奶走过来笑着说:“咱们一起写书法吧!”我皱着眉说:“可是我不会写呀。”第二天,奶奶特意买回一支毛笔和一张水写布,把它们放在我面前,教我握笔、写字。我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特别难看,但奶奶特别耐心,一笔一画地教我。没过多久,我就能写出好看的字了。奶奶看着我的字,开心地笑了。这次学书法,奶奶不仅教会了我写字,还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坚持的道理。

李梓涵(晋江内坑中心小学四年1班):奶奶的厨艺很棒,白菜肉卷更是她的得意之作。咬下的瞬间,白菜的清甜裹着肉香在舌尖绽放,那滋味在口中久久回荡,美味得让我忍不住眯起了眼。我的爷爷总板着脸,从不说“爱”这个字,可他的关心都藏在每一个细节里。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每天清晨,我的保温杯里总装着刚好温热的水;那个书包也总被他不由分说地背在肩上……爷爷的爱从不说出口,却在一次次默默的行动里,暖得让人心头发烫。爷爷奶奶的爱,在一饭一粥、一送一接间,把平凡的日子酿成了最甜蜜的回忆。

洪伟伦(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三年2班):爷爷家门前有一方菜地,像一幅精心绘就的田园小景。每到周五放学,我都满心欢喜地去看望爷爷,他总会带我到菜园里玩耍。我常常兴致勃勃地帮爷爷除草,可一次却不小心把菜苗也误拔了。爷爷见状笑呵呵地说:“孩子,做事别急着下手。你看,菜苗的叶子边缘很整齐,长得也井然有序;杂草叶片带齿,还杂乱无章。凡事要先看明白、分清楚,再动手才稳妥。”通过这件事,爷爷教会了我:看似简单的农活其实也藏着学问,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观察、仔细分辨,不能粗心大意。

黄楚洋(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三年3班):每个周末回老家,我总看见奶奶坐在椅子上缝雨伞,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在伞面间忙碌穿梭。一进家门,奶奶就会立刻起身,慈祥地问道:“宝贝回来啦!饿不饿?想吃点什么,奶奶去给你做。”我若说不饿,她又会从房间抱出一大堆零食:“来看看喜欢哪个?”奶奶的话语从来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像春日的暖阳,裹着她对我的满心疼爱。重阳节快到了,我最亲爱的奶奶,愿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姚雨濛(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四年1班):“到了来个电话!”每年春节后离开奶奶家,这句话都会在车窗外响起。以前,奶奶会追着车,把“路上慢点”“多吃蔬菜”“听爸妈的话”这些话,像发射“小炮弹”一样塞给我。从前我总捂着耳朵嫌她唠叨,可今年车子开动时,我从后视镜里看到她站在桂花树下,眼中满是不舍。我突然发现,这些唠叨就像魔法咒语——车开多远,温暖就跟多远。现在每次想起,心里都暖暖的。原来奶奶的唠叨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爱啊!

刘艺锋(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四年1班):夏末秋初时分,外婆总会炖一锅浓浓的鸭汤。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外婆坐在小木凳上,不时起身添柴,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灵活地往汤里加些枸杞、撒几片姜。当鸭汤沸腾时,浓郁的香气便悄悄漫溢了整个屋子,也深深地浸润了我的童年记忆。如今身在晋江,耳边仍能回响起她端汤时的轻声叮咛:“慢点喝,小心烫着。”那金黄透亮的汤色,浓郁醇厚的汤汁,每一滴都是她倾注时光熬煮的爱意。重温这般滋味,熟悉的味道里更添几分温暖——原来最深的思念,都沉淀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封存在祖孙间那段独特的味觉记忆之中。

许梓恒(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四年4班):老家院中的竹椅是爷爷的“专属宝座”。他总是坐在上面,给我讲小时候的事:“你三岁时追着鸡跑,摔进菜园里,满脸都是泥。”竹椅的扶手被他长年累月摩挲得发亮。我学骑自行车时,他就是扶着这把竹椅,跟着我走遍整个院子。后来,我摔破了膝盖,他用布满皱纹的手给我涂药膏,力道轻得像怕碰碎一个瓷娃娃。去年重阳回家,爷爷的背更驼了,却仍坚持把竹椅擦干净,让我坐。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手上,那些皱纹里仿佛盛满了暖意。那把竹椅和爷爷的手,撑起了我整个童年的安全感。

林宇坤(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四年4班):外公的菜园藏着我的重阳记忆。每年重阳前后,他都会拉着我的手,在菜园里挑选最红的胡萝卜、最嫩的青菜。那双因常年劳作而指关节粗大的手,却能灵巧地分辨出蔬菜的品质。“要顺着根拔,才不会断。”他教我拔萝卜时,总要把我的小手完全包裹在他粗糙的手掌里,一起用力。当萝卜破土而出的瞬间,飞溅的泥土落在我们身上,他便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现在,菜园里的菜由舅舅打理,可外公仍在重阳这天,给我寄来一包晒干的萝卜干。看着包装袋上他那歪歪扭扭的字迹,我仿佛又握住了那温暖而粗糙的手,感受到了藏在菜园泥土里的深沉爱意。

刘芷妍(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三年3班):我的重阳味觉记忆,总绕着奶奶的姜母鸭打转。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把老姜切成薄片,在烧热的铁锅里用香油煸炒,直到姜片变成晶莹的琥珀色,再倒入焯好的鸭肉块。“滋啦”一声响,可香了!奶奶从不需要食谱,凭着经验随手放入酒、酱油和各种调料,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炖煮两小时。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浓郁的香气能将整个厨房填满。她总会把最嫩的鸭腿夹到我碗里,笑着说:“小孩子多吃点,长个儿。”那温暖的味道从舌尖一路传递到心底,我才渐渐明白,这锅姜母鸭里珍藏着的是奶奶的疼爱。重阳将至,每当想起那一口热气腾腾的老鸭肉,胸口便会涌起一阵融融暖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