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婕 (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五年3班)
9月1日的夜晚,我捧着新笔记本,端正地坐在沙发上,眼睛紧盯着电视屏幕——当“开学第一课”五个大字跃入眼帘时,我的心瞬间提了起来,满是对这堂特殊课程的期待。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像一把时空钥匙,带我们重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阔征程。我们跟随镜头走近“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触摸战士们带血的钢枪,感受他们浴血拼杀的无畏;倾听新安旅行团的少年们背着行囊、奔走呼号的救国故事,读懂“少年有志则国有志”的分量;从八一式马步枪的锈迹斑驳,到歼-10战斗机的翱翔蓝天,见证祖国国防的铿锵崛起;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那面刻满遇难者名字的墙,更让我们懂得:历史的伤痕永远不能遗忘。
看着屏幕上那些或悲壮或激昂的画面,我的眼眶好几次湿润了。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少年们用勇气扛起了时代的责任,这让我不禁自问: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该如何接过这份“强国复兴”的接力棒?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像先烈那样奔赴战场,但“强国复兴”的责任就藏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课堂上,我要把课本里的“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读进心里,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主动追着老师问,把每个生字写工整、每道数学题算准确,用扎实的学习为未来积蓄力量;课间操时,不再偷懒躲在队伍后面,而是跟着音乐认真伸展、奋力奔跑,像英雄们那样锤炼强健的体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要整理好胸前的红领巾,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大声唱国歌,把对祖国的热爱融进清澈的歌声里;就连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比如解不出的应用题、背不熟的古诗文时,也不再轻易放弃,而是想起抗战将士们“宁死不屈”的韧劲,咬着牙再试一次、再读一遍。在家里,我要帮爸妈分担家务,在社区里主动捡起路边的垃圾,用小小的善举传递温暖,学着做一个有担当的“小公民”。
从电视里震撼人心的历史画面,到书桌前一笔一画的认真书写,《开学第一课》让“以少年之肩,承复兴之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我会带着这堂课的感悟,把先烈的精神装进行囊,在成长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用少年的赤诚与坚持,为祖国的复兴之路添上属于自己的一抹亮色!指导老师 许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