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秋季手足口病“反扑” 咱厝儿科医生支招防护

秋季气温变化大,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急诊科里,因手足口病前来就诊的儿童数量悄然增多,学龄前儿童成了主要“中招”群体。为助力家长有效应对,记者专访该院儿科负责人林利平,带来专业防护指南。

班级“中招”引担忧

在儿科诊室内,林利平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5岁朵朵所在的幼儿园班级,短短几天内,6名儿童先后出现发热、手足口部皮疹症状。朵朵妈妈忧心忡忡地说:“一开始就几个孩子没精神、发烧,没太在意,后来越来越多孩子长疹子,这才慌了神,赶紧带孩子来医院。”

经检测,这些孩子均感染柯萨奇病毒A16型。林利平解释,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幼儿园里,孩子们卫生习惯欠佳,又喜欢聚集玩耍、共用玩具,这为病毒传播大开方便之门,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她特别提醒家长,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其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防止病毒扩散,保障其他孩子健康。

防护“三关”:

细节之处保健康

手卫生强化:七步洗手法筑防线。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医院儿科门诊,护士们正耐心教孩子们洗手。一位护士介绍:“我们用生动图片和简单儿歌,让孩子们轻松记住步骤,像‘掌心对掌心,手心压手背……’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啦。”同时,林利平提醒家长,处理患儿排泄物后,要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双手,防止病毒二次传播。

物品消毒:全面彻底无死角。对于患儿物品消毒,林利平给出详细建议。玩具、餐具要煮沸消毒15分钟,衣物、被褥需暴晒4小时以上。一位正在消毒玩具的家长分享经验:“我把玩具分类整理,能煮的就煮,不能煮的就用消毒湿巾仔细擦,确保每个角落都消毒到位。”

症状监测:及时就医防重症。林利平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她严肃表示:“这些可能是重症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信号,延误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绝不能掉以轻心。”

宣教“贴士”:

科学预防添保障

疫苗接种:预防重症有保障。6月龄至5岁儿童可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一位接种过疫苗的孩子家长感慨:“虽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能降低重症风险,让我们家长心里踏实多了。”

避免共用:阻断传播保安全。林利平还提醒家长,避免孩子与患儿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要更换衣物。她强调:“这些细节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为孩子健康增添保障。”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们要提高警惕,按照林利平的建议,从细节入手,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让孩子远离疾病,健康快乐成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