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白露过后秋意浓 滋阴润燥食养有方

节气养生

白露节气至,秋燥伤人如何应对?“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节气过后,夏日的燥热逐渐褪去,天气真正开始转凉,空气湿度也随之下降,“秋燥”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近日,不少市民已经开始感到身体的变化,咽干鼻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大便干结等。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康复医学科医生吕美丽表示,秋季对应“肺”,而“肺”喜润恶燥,白露过后,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空气湿度降低,干燥之气容易侵袭人体,损伤肺津,进而引发咽干、鼻燥、皮肤干等一系列“秋燥”症状。应顺应自然节气变化,通过饮食调理来“滋阴润燥”是秋季养生的一大关键。

秋燥也分“温”与“凉” 对症食养才有效

吕美丽介绍,秋燥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初秋时节,暑热未完全消退,多为“温燥”,表现为干咳无痰、咽干痛、口干喜冷饮,此时可适当食用梨、荸荠、百合、银耳等偏凉性的润肺食物。而到了深秋,接近冬季,则多为“凉燥”,表现为干咳、咽干但不痛、鼻塞、怕冷,饮食上则应选择杏仁、核桃、山药等性味更温平的食物,或是在润燥汤水中加入几片生姜来平衡寒性。

食疗方推荐

一碗汤羹润一秋

针对秋燥的普遍症状,吕美丽向市民推荐了几款简单的家常食疗方。百合银耳羹,百合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是缓解皮肤干燥和心烦失眠的经典搭配。雪梨川贝饮,雪梨切块,与少量川贝母一同隔水蒸熟,喝汤吃梨,对于缓解秋燥咳嗽效果显著。芝麻核桃粥,黑芝麻和核桃仁捣碎后与米同煮,能润肠通便,滋润毛发,尤其适合老年人和体虚者。“秋季饮食总的原则是‘少辛增酸’。”吕美丽最后补充道,“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免助燥伤阴;可适当多吃一些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石榴,有助收敛肺气。”

顺应节气变化,做好“滋阴润燥”的养生工作,才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远离秋燥困扰,保持健康状态。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