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三十年如一日扎根讲台,以温暖坚定的力量,成为无数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她用耐心与智慧叩响学生心扉,让教育的清泉流淌进每个家庭的期望;她不仅是学生眼中的“蔡妈妈”、家长心中的“好口碑”,更是同事口中“倾其所有、热心无私”的教育同行者。
她,就是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老师蔡玉璇。
本报记者 欧阳霆 张汉阳
以心育心
静待每一朵花开
“没有‘问题学生’,只有未被发掘的宝藏。”这是蔡玉璇始终践行的教育理念。
2019年,蔡玉璇接手了三名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孩子们识字量少、记忆力薄弱的困境,她利用课余时间量身定制辅导计划:手把手教认读,自创趣味口诀帮助记忆。课堂上,她细心捕捉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课后,她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渐渐地,孩子们从畏惧语文到爱上语文,成绩显著提升,更重拾了学习自信。
蔡玉璇班上曾有一名学生性格内向敏感,其父母也少与人沟通打交道。蔡玉璇用温暖叩响了他的心门:开学第一天的一个拥抱开启了交流;通过讲述故事给予他勇气;课堂上耐心倾听、充分肯定他的每一个回答;赞赏他广博的课外知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春风化雨般的爱让孩子逐渐开朗自信,也赢得了家长的深深信任。
“遇到蔡老师真是福气!”此次听说要为蔡玉璇拍摄加油视频,二三十名学生及家长来到学校,其中不乏往届学生及家长。现就读于晋江一中的辛雅雯,是蔡玉璇执教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时的首届学生。她回忆,小学时自己的语文成绩不佳,蔡老师鼓励她“不要轻易放弃”,并主动带她尝试多种学习方法,最终找到最适合她的路径。蔡玉璇以身作则,将“敢于尝试”的信念深植于辛雅雯心中,成为影响其学习与成长的重要信条。如今,辛雅雯不仅成绩优异,更发展出多样兴趣,生活充实而丰盈。
学生王思妤的家长王泽舟表示,他的大儿子曾是蔡玉璇的学生,两年前女儿也师从于她,这让他倍感欣喜。他称赞蔡玉璇尽职尽责,即便暑假非硬性要求,她仍逐一批阅、反馈学生主动提交的作业,甚至深夜仍在群里回复,令不少家长动容。
以爱为桥
照亮每一个童年
蔡玉璇践行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她坚信每个孩子都应在爱的阳光下成长,即使是一束微光,也能照亮前行的路。
2023年秋,她与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小林相遇。蹲下身温柔交谈的第一次见面,温暖与信任悄然流淌。从此,每周四的“送教上门”成了他们的“知识约会”。蔡玉璇耐心地为因脑瘫而流口水的小林擦拭,手把手教握笔困难的他写字。每一次努力都得到真诚的鼓励,爱的力量创造了奇迹:一学期后,小林能用生字小格子工整书写,在学校游考中获满星,寒假征文还荣获三等奖。
更令人感动的是,蔡玉璇鼓励小林在班级群朗读诗歌。他自信展示的视频赢得了家长们的赞誉,更带动了班级朗诵打卡热潮。校运会上,小林举着加油牌绽放灿烂笑容;“六一”儿童节,他勇敢上台讲述8分钟的成长故事,用非凡的毅力激励了全班同学。同事李惠萍赞叹:“蔡老师总是倾其所有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
作为闽南文化传承者,她精心策划跨学科活动:“乡音乡语我传承”探索闽南四句魅力;创编童谣快板《五小一家亲》、排练闽南语歌曲《海龙王娶媳妇》;开展《我是丁氏宗祠讲解员》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课间,她保持童心与孩子们玩“小老鼠钻鼠洞”、魔方、折纸;午间共念闽南童谣《天上一块铜》,在欢笑声中传承文化、增进情谊。她还积极组织感恩教育活动、爱国诗歌朗诵等,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