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学养生 防暑不可松

处暑已过,但“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晋江市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陈巧丽特别提醒,今年处暑后仍可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需警惕高温反扑,科学调整养生方式,避免因一时疏忽引发健康问题。

高温时段巧避暑 低强度运动护身心

“秋老虎”期间,白天气温居高不下,尤其是10时至15时,阳光强烈、气温攀升,此时进行户外运动极易导致中暑。陈巧丽建议,市民应尽量避开这一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锻炼。运动项目方面,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活动筋骨、增强体质,又不会因过度出汗而耗伤津液。

家住晋江的张大爷今年65岁,平日里注重养生,每天都会去公园打太极拳。然而,前几天他因午后在太阳下打了一套拳后,回家便感到头晕乏力,还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家人赶紧将他送到晋江市医院,经医生诊断,该症状正是由于张大爷在高温时段运动过量所致。陈巧丽为张大爷调整了运动时间,并指导他练习八段锦,经过几天的调理,张大爷的身体逐渐恢复。

室内防暑有讲究 饮食调理平衡寒热

除了户外运动,室内防暑同样重要。陈巧丽指出,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一般以不低于26℃为宜。此外,每2小时应开窗通风15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滋生。在饮食方面,陈巧丽建议市民多食用绿豆汤、冬瓜汤等解暑食物,但要注意加入少量陈皮、生姜平衡寒性。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冬瓜汤则能利尿消肿、清热生津。

日前,记者走访咱厝各大医院发现,近期因贪凉导致的腹泻、感冒患者增加不少。对此,陈巧丽呼吁,养生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若出现持续口干、便秘等燥症,或畏寒、乏力等阳虚表现,应及时到中医科辨证调理,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