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绿羽
光影与文字在这里交织,摄影作品里的晋江街巷烟火、文学典籍中的本土韵致,在“文润晋江 星光璀璨”文学和摄影作品展里,竟与头脑中的文字悄然呼应,在镜头下童真的笑脸、书页间成长的印记,恰似曾经的自己在岁月中留下的痕迹。原来,寻常日子里的点滴陪伴,便是“文润”最生动的注脚。
一圈下来,逛得愈发醉心,仿佛自己真成了那条游弋在蜿蜒河道里的鱼。水流里淌着《星光》杂志的墨香,映着老照片里晋江的旧影,而空气中弥漫的,分明是来自大海的辽阔气息——那是从街巷烟火里蒸腾的生命力,是文字与影像交织成的文脉长河,终将汇入时代的汪洋。
从潺潺小河到奔涌大江,再到浩渺大海,恰如晋江这片土地的成长轨迹,也似生命传承的隐喻: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这条河注入新的支流;展厅里那些被定格的星光,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眷恋,早已把个体的温暖汇入了集体的记忆。
“《星光》璀璨”回顾杂志自1978年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与成果,展现其对晋江文学的推动作用;“《星光》里的名家身影”呈现与杂志相关的名家资料、作品及交流记录,为本土创作者提供借鉴;“名家在《星光》写晋江”聚焦名家以晋江为主题的作品,搭配创作背景与感悟,彰显晋江文化魅力;“《星光》里的晋江”文化的碰撞一览无余,现代化的晋江与晋江传统文化的碰撞,老前辈与新一代文友们,文字间的碰撞,共同表达了对故乡真挚的情感。
在一次次、一圈圈欣赏后,我最终选择静坐在“新光”与“星光”交汇处,一本本翻读。指尖抚过微微泛黄的纸页,像触到了几代人笔尖流淌的晋江魂——倪淼森老师最初的文字里,藏着喷薄的激情与对这片土地的哲学叩问;蔡芳本老师的浪漫,恰如夏夜晚风拂过安平桥的柔波,轻软又绵长;许谋清老师笔下的老街巷弄,恍惚能听见孩童嬉闹,鲜活得就在耳畔;黄良老师与子午的合作更见巧思,字里行间的默契,竟像极了曾经与父亲相处时那无需言说的懂得。
领略过这些老师们曾经走过的路,这一路与文字的羁绊,恍惚间,似读懂了对文字坚守的意义。就像小时候听父亲讲过的一个个故事,流于生活的似水年华,只在偶然间的一瞬点燃那团星光点点,又或许是文字在我成长的某个瞬间已悄然融入了血液,使我有了更丰富的生命。回想这几年,像极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所带来的无穷挑战,但纵使有万般艰难,心里却总带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愿景!
我愈发确信:这何尝不是文字与文化的另一种延续?纸页间跳动的字符,镜头里定格的瞬间,不正是一代代人用热爱为这片土地续写的注脚吗?从前总觉得父亲口中的“文字热爱”太遥远,此刻在字里行间恍然——文化从不是高高在上的典籍,是父亲递来的那支笔,是我在残障领域写下的每一份记录里,对生命与尊严的郑重描摹。它们以不同的模样,让这片土地的文脉在寻常日子里生生不息。
抬眼时,展厅的光落在书页上,与记忆中曾经的亮光温柔地叠在了一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与生命的延续,它们在时光里交织,温暖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