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简话古代晋江武状元

叶荣宗

晋江五店市有一条青石板铺设的街,被称作“状元街”。因为在共约1300年的科考年间,晋江共涌现出11位状元,科考成绩卓著。如今在“状元街”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状元牌坊,刻录11位状元的名字。

科举取士制度起于隋朝,唐朝后进一步完善。唐武周长安二年(702),武则天颁布诏令,开始设置“武科”考试,选拔武艺超群的人才。武科考试同样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考试科目包括骑射、步射、体能、武术,同时还考核策论、武经等,力求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才。晋江在古代科考年间共出现3位武状元,他们是北宋的杨友、南宋的林宗臣、明朝的庄安世。

杨友(1077—1127),字叔端,宋代晋江杨厝人(现西园街道杨厝村)。北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1112)高中壬辰武科状元。杨友先被派往广西处理边界纷争,后分别任广西钦州和廉州的知州,人称“杨铁枪”。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杨友以宫保侍卫的身份,陪同潘良贵、郭孝友等北宋大臣出使金国,并与太上皇徽宗赵佶和当朝天子赵桓一道被俘。金兵统帅宗翰久闻杨友的大名,千方百计劝诱其投降,杨友忠贞不移、毫不屈服,最后绝食至死,年仅50岁。后其被谥为“武襄”,并在廉州建名宦祠以祭祀。

林宗臣(1133—1189),字景何,宋代晋江前林人(现安海镇前林村)。南宋乾道八年(1172)朝廷武试,林宗臣武科、策问都是第一名,高中武状元。林宗臣为人豪爽,直言敢谏,深得理学家朱熹的称赞。

林宗臣曾经出任广西钦州知州。宋淳熙九年(1182),被调任军器副监,协助黄定(福建永泰人,1172年壬辰科状元)监制兵器。宋淳熙十四年(1187),与浙江永康人陈亮(后于1193年得文科状元)一同视察江淮前线。因主张抗金北伐,所提策略不被采纳,个人武功才华不受重用,郁闷伤身,不幸病逝于任上,终年56岁。

庄安世(1574—1644),字可平,晋江青阳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考取武科乡试举人,次年八月参加由大理寺卿郑继之(湖北襄阳人)主持的武举,获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名。九月,明神宗朱翊钧命翰林院侍讲林尧俞(莆田人)、左谕兼侍读史继偕(晋江东石镇大房村人,明万历二十年文举榜眼)任武举考试官。庄安世以实力高中武科状元。

其时,正值明军在北方与后金形成对峙之势,庄安世被神宗命为北方守备,在通州协助徐光启(上海徐家汇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科学家)练兵。明泰昌元年(1620)九月,熹宗朱由校继位,因年少而导致阉党专权,制造冤狱,罢免良将。庄安世见朝廷乱势及良将壮志难酬,便称病解甲返乡。直到明思宗朱由检继位(1627年,改元崇祯)后,为加强京城戒备,朝廷重召庄安世入京,初任武英殿侍讲官,后任兵部主侍卫、锦衣卫侍领等职。

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率军进攻河南,攻占洛阳,转而直逼京城。在内外交困之际,崇祯皇帝遣调庄安世带领一队兵马驰援。尽管如此也难敌李自成的大军,最终京城沦陷。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以无颜见先帝之憾,自殁于煤山。武状元庄安世,则在保护京城的激战中阵亡,终年70岁。事后,南明的唐王朱聿键特赐“一门忠孝”匾,以旌其忠贞报国之志。

纵观古代晋江三位武状元,他们都是少年立志、武艺超群之人,同时又文武兼备、忠勇两全。在戍边防卫、主政一方或维护皇权、练兵领兵等职位上,都能恪尽职守,做到清正廉明,深得赏识与肯定。在个人生死安危抉择之时,他们忠贞不移、气节不改,表现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勇气概,为后世树立起一座武状元的巍巍丰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