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诗词里的小暑

侯兴锋

小暑,如一位温婉的使者,踏着夏日的节拍,悄然来到。此时的暑气,虽未达极致,却已裹挟着微微热浪登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在这燥热的时节,人心容易被点燃,生出躁动与烦闷。

然而,当我们翻开古人的诗词,却恍然踏入一片清凉的诗意世界。在那里,诗人们用灵动的笔触,描绘出小暑时节特有的美丽景色,更抒发着人生的情怀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白居易在《消暑》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读着这首诗,眼前不由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炽热难耐的夏日,诗人摒弃一切繁杂,静静端坐院子里。院子里没有多余的装饰与物件,显得格外简洁、空旷。而就在这看似单调的环境中,一阵清风从窗下悄然拂来,带走了暑气,也抚平诗人心中的烦躁。诗人以一种宁静、淡然的姿态,与炎热共处,在简单中寻得自在与清凉。这种心境,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元稹的《小暑六月节》,恰如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诗的开篇,便以“倏忽”二字,显示温风的突然而至,点明小暑的到来。紧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小暑时节的各种自然景象。竹林中传来的喧哗声,那是在提前告知人们大雨将至;远处的山峦渐渐变得昏暗,隐隐的雷声也随之传来。门窗上弥漫着青色的雾气,台阶上长满翠绿的苔藓。而鹰和鹯这两种猛禽,正开始学习飞翔,诗人还俏皮地对蟋蟀说“莫相催”,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整首诗,从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将小暑时节的自然变化与生机描画得淋漓尽致。

明代朱有燉的《小暑》,同样展现小暑独特的韵味:“大火流金时,桐叶正离离。暑气趁竹凉,开轩纳微曦。”小暑时分,阳光炽热,简直要将大地融化,然而,梧桐树的叶子却已渐渐凋零,为这炎热的夏日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景致。诗人巧妙利用竹林的凉意来驱散暑气,清晨时分,打开轩窗,迎接那微弱的阳光。在这一动一静之间,诗人既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又在炎热中寻得宁静与自在。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令人心生向往。

清乔远炳的《夏日》,则将小暑时节的闲适与惬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和煦的微风,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在小暑时节也能神清气爽。远处的树上,断断续续传来蝉鸣;雕梁上,燕子呢喃。诗人躺在光滑的竹席上,坐在清凉的蒲团上,品尝着洁白的藕和冰凉的桃子,无需珍贵的酒杯,便能尽情享受夏日的美味与闲适。这是一种多么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啊!

令人惊讶的是,康熙皇帝也曾留下小暑时节的诗句《石匣营作》:“青岭横峰荫薜萝,时方小暑绿新荷。蒲编诗兴光岩穴,虎士桓桓扣角歌。”虽少了几分文人的洒脱,却描绘出小暑时节的青岭横峰、绿荷新绽等自然景象,同时刻画军营中将士雄壮的“扣角歌”场景,展现玄烨作为帝王的文学造诣与军事视角。可见小暑的景致,无论对于文人雅士,还是帝王将相,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在诗词的世界里,小暑不再仅仅是一个炎热的节气,它还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与哲思,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美好。当我们在生活的喧嚣与炎热中感到疲惫时,不妨读一读这些古人的诗词,寻回内心的清凉与平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