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云
童年时代,我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度过炎热的夏天。那时,居住的土砖房里异常闷热,母亲就把一张竹床搬出来,让我们兄妹露天乘凉。如果没有微风,母亲就用一把古老的芭蕉扇不停地给我们扇风。她担心我们热得受不了。我们被蚊虫叮咬后痒痒的,皮肤起疙瘩,母亲心疼。
一张竹床睡不下我们六兄妹,我们就把爷爷给我们做的木躺椅摆出来露天而睡,母亲给我们挨个扇风。竹床和躺椅睡不下五六个人,咋办?我和弟弟妹妹们轮流睡觉,大的给小的扇风,小的给大的用湿毛巾擦汗,让母亲多睡一会儿。
大热天,天黑得早,凌晨四五点钟天就亮了,我们还在竹床上、在躺椅上的睡梦中,母亲早就扛起撮箕、锄头下田插秧、割谷了。
家里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煤油还是计划供应。我们放学回来,趁着天黑前帮父母做家务,母亲收工回来点上煤油灯做晚饭吃,洗完澡后睡在带有蚊帐的木床上,热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我们一家人把竹床和躺椅搬到露天下乘凉。
母亲告诉我们,竹床爷爷、奶奶用过,我们接着用,很结实,我们一家三代人靠竹床度过炎热的夏天。
1980年春节前夕,我从部队回到老家探亲,意外发现那张竹床无影无踪了。母亲说:“竹床用了三代人,已经化为灰烬,这把芭蕉扇,也是你爷爷奶奶生前遗留下来的家当,我舍不得丢。”
几十年过去了,那把芭蕉扇的边缘经常被老鼠啃坏,母亲舍不得丢,原来用布条缝合,后来用塑料胶布粘接得严严实实,那把芭蕉扇陪伴母亲走过了89个春秋。
迄今,母亲居住在风景如画的村湾里,空调、电扇舍不得用,担心费电。那把古老的芭蕉扇,伴随着母亲度过炎热的夏天,成为母亲的“终生伴侣”。
我经常给母亲打电话,劝她开空调,享受现代化的夏日生活。母亲说:“我快九十岁了,用了一辈子的芭蕉扇,坐在空调下面感觉很冷,我不习惯开空调。”
一把芭蕉扇、一台电风扇的微风,是母亲健康长寿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