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任劳任怨的石磨

傅友福

有石磨的日子,是一段远去的旧时光,令人十分怀想。

在老家,每栋大厝的下厅旁边都摆放着一座石磨。这是小时候家里最常见的物件。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磨,这方石磨一天也没闲着,几乎天天有人磨这磨那。磨米,做米糊;磨黄豆,做豆浆;磨花生,做花生浆;还有磨玉米、磨麦子的等。

石磨的构成也很简单,是由精选的,上下两块经过千锤百炼、钎削斧刻的圆石做成。两扇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大石块,经过纯手工雕凿成扁圆柱形,在两扇圆盘凿出一道道斜纹,叫磨齿。石磨磨齿制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复杂工艺,必须由手工慢慢凿制。其磨齿的角度、尺寸、它们之间的间隙,是一切现代化工具无法替代的。

上面的磨盘还凿上孔,与下盘咬合,固定在一个架座上。而下扇中间有一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上扇才能绕轴逆向转动。

可以这么说,石磨和粮食作物自然摩擦,纯正原味,绿色天然,营养又健康。

那时候,邻里关系都很好。大清早出来磨东西,石磨旋转发出“轰轰”的闷响,还没起床的人家也不会责怪。有时见别人推磨吃力,还会出来搭把手。附近人家都知道我们老宅里有方公用石磨,都跑来用,谁磨完了,都会很自觉地把石磨洗得干干净净。有时石磨扶把的绳子断了,使用的人就会去街上买来绳子换上;石磨用久了,齿会磨平,有人请来石匠錾磨,工钱多少,则由老宅里几户人家共同分摊,谁也没有异议。

一到年关,家家蒸年糕、炸炸枣,石磨从早到晚一刻也没得停歇。大清早,地上就已经摆上了装着米的大大小小的木桶,一个挨着一个,井然有序。住户们不用在那等待,可以各自先忙家务事。这家快磨完了,会让孩子跑过去叫你,没人会插队。若是谁家有急事,临时通知一声,邻里会互相礼让,让你先磨着。

打我懂事起,石磨曾是我们老宅唯一可值得骄傲的东西。那时候家里穷,许多方面比不过人家,唯有石磨却是附近邻居没有的,平时谁家若要磨豆做豆腐,节日里要磨粉做米馃等,都会拿到我们这借石磨用。这时候祖母和母亲都很热情地答应:“拿来磨吧,很干净的。”一边说,一边掀开盖在石磨上的塑料布,然后用干净的抹布再擦个遍。确实,有了石磨,与邻居之间的关系格外融洽,有时到邻居家临时借点粮食或油之类的,他们一般都不会拒绝。

凡是邻居们到我们这来磨粉或磨豆浆等,祖母经常会帮着添料,磨豆浆时还要添水。她们一个推石磨,一个添料,然后边干活边聊天拉家常,时间过得特别快,人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中便已磨好了。但她们的话题,好像远远没有侃完。

这么温馨的画面,像一部老旧的电影,如今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研磨机器。但是,石磨不知疲倦、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高尚品格,则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