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坐车等车如修行

骆明凤

公交车宛如一条灵动的铁鱼,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游弋。它吞吐着形形色色的人,承载着生活百态。

车厢内还有空位。我靠窗而坐,静享这片刻的安宁。车中人渐次增多,宛如一幅流动的众生相。有赶着上班的职员,领带系得齐整,眉头却紧锁如川,似被生活的压力紧紧束缚;有提着菜篮的老妪,手指关节粗大,青筋如蚯蚓般盘曲,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有背着书包的学生,眼皮耷拉着,显然未睡足,却仍要踏上求知的征程。

熟人相遇,便凑在一处,谈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琐事,那此起彼伏的交谈声,虽嘈杂,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老翁上车,年轻人起身让座,彼此推让一番,终究是老者坐下,让座的青年转眼便低头刷起手机。这小小的举动,却也显出了几分公德心,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车厢是个小社会。有人高谈阔论,展示着自己的见识与风采;有人默不作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争抢座位,只为那一时的舒适;有人主动让座,传递着温暖与善良;有人衣着光鲜,彰显着生活的富足;有人衣衫褴褛,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三教九流,尽汇于此。

从车窗往外看去,景致如流动的画卷,绿树成荫,四季之花依次绽放。春日,樱花似雪,纷纷扬扬洒落,如梦幻的诗篇;夏日,虽无烟花绽放于天际,但那热烈的阳光与葱茏的绿意,恰似生命的礼赞;秋日,菊花傲霜,金黄灿烂,为城市添上一抹温暖的色彩。花开花落,本是自然之常事,然而在这小小的车窗里,竟似被赋予了生命的韵律。

窗外,行人如织,宛如城市的脉搏在跳动。老人牵着孙儿的手,孩子蹦跳着,嘴里不知嚷着什么,那纯真的笑容,如春日暖阳;西装笔挺的青年疾步而行,公文包在腋下夹得死紧,似有急事待办,那是对梦想的追逐;更有健身者在人行道上奔跑,脚步稳健,呼吸匀称,想是日日如此,已成习惯,那是对健康的执着。这些景象,在公交车窗前一一展开,让我看到了城市的活力与多元。

想坐到车,免不了等车。站台上的人各具情态:有频频看表者,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有伸颈张望者,似要将那远方驶来的公交车望穿;更有来回踱步者,脚步匆匆,内心的急躁溢于言表。越是急躁,车越不来,这倒成了不变的定律。等待之中,人性毕现,有人能安然静候,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有人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车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站台上车次繁多,人却只能择一而上。有时刚挤上一辆,便见后车超上前去,空荡荡的,座位任选。这情形,倒像是人生的隐喻:选择了一条路,便错过了另一条路上的风景。然而既已上车,便只能随之前行,后悔亦是徒然。我们只能在既定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坐公交车,是自由的。不必操心路线,无须担忧停车,只管将自己交给司机,任由他载着穿过大街小巷。眼睛可以看风景,感受城市的变迁;耳朵可以听故事,汲取知识的养分;心思可以漫游天际,放飞梦想的翅膀。

在等车中,我们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坦然面对生活的无常。

其实,人生如坐车、等车,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