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恬馨
在晋江紫帽紫星村,有座叫“庆云楼”的老建筑。它是一座具有南洋风格的番客楼,也是我童年成长的乐园。
从我记事起,番客楼就像一位沉默而慈祥的长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的外观并不华丽,土黄色的墙面因为岁月的洗礼略显斑驳,几扇木窗透着古朴的气息,房顶上的瓦片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泽。楼前有一片小小的空地,那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绝佳场地。
小时候,我便跟着奶奶住在番客楼。奶奶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会用各种零碎的布料给我做衣服。有一次,奶奶找出一块绣着小花的旧布,那布的颜色已经有些暗淡,但上面的花朵依然栩栩如生。奶奶坐在那张古老的木桌前,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我就趴在旁边,好奇地看着奶奶手中的针线在布料间穿梭。不一会儿,一件漂亮的小衣服雏形就出来了。奶奶把衣服套在我的身上,虽然有些粗糙,但却充满了温暖。那一刻,我觉得这块旧布仿佛有了生命,它承载着奶奶对我的爱,成为我童年最珍贵的“时尚单品”。
番客楼里还有一个大房间,摆放着许多老式的家具。那张雕花的大床,床沿的图案精美绝伦,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象着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度过的一个个夜晚。床尾的樟木箱,散发着淡淡的樟脑味,里面装满了奶奶年轻时的衣物。我最喜欢打开樟木箱,闻着那股独特的味道,翻看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衣服,仿佛能看到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模样。
在番客楼的厨房,有一口大铁锅。小时候,奶奶会用这口锅煮出各种美味的菜肴。每到过年过节,奶奶就会在锅里煮上满满的一锅卤面。她先把面条在开水里焯熟,然后捞出来放在碗里,再加上各种卤料,有红烧的五花肉、香气四溢的卤蛋、翠绿的青菜和鲜美的虾仁。最后浇上一勺精心熬制的卤汁,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卤面就出锅了。那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每次吃着奶奶做的卤面,我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而这口大铁锅,也成为我对家的味道最深刻的记忆。
楼前的空地上,有一棵古老的龙眼树。每到夏天,满树的龙眼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爷爷会拿着长长的竹竿,在树上轻轻敲打,一颗颗饱满的龙眼就“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我和小伙伴们就在树下欢快地捡着,一边捡一边往嘴里塞,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有时候,我们还会用龙眼核来玩游戏,把它们洗干净,在地上挖个小坑,然后像弹珠子一样弹着玩。这棵龙眼树,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味的果实,还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欢乐的夏日时光。
番客楼的旁边,住着几位和蔼可亲的邻居。其中有一位阿婆,她经常会给我讲一些古老的故事。在那些繁星满天的夜晚,我和阿婆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阿婆指着天上的星星,给我讲述着牛郎织女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她的声音轻柔而舒缓,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的心中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番客楼去城里上学,但它始终在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次放假回到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向番客楼。一走进大门,那种熟悉的感觉就扑面而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我会去看看那张雕花大床,摸摸樟木箱,再到厨房看看那口大铁锅,一切都还是那么亲切。
如今,番客楼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虽然它有些陈旧,但它见证了我家的变迁,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悲伤,凝聚着爷爷奶奶的爱与关怀。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我们家族的故事,也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番客楼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那些与老物件相伴的日子,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