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惠
透过泰安酒店顶楼餐厅的落地窗,只见笔直的道路向远方延伸,崭新的建筑错落有致,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享用着美味的早餐,我的心中满是期待——今天,我终于要攀登神往已久的五岳之首泰山了!
抵达岱庙。红墙灰瓦,古树参天,游人如织。
踏上“泰山第一行宫”的台阶,映入眼帘的是“福”字。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神秘色彩的庙宇,对每一位来访者都显示出极大的仁礼。一眼见“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祈愿天下百姓都福寿安康。眼前的“遥参亭”,创建于唐,古代帝王凡有事于泰山,必先在此行遥祭参拜之礼,故而得名。明代扩建始祀碧霄元君,从此便有了“泰山第一行宫”的美誉。
巍峨壮观的正阳门,城墙上长满青苔,每一块方砖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与文化传承。我们一行人在门前驻足,怀着虔诚与敬仰,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将这段对泰山的向往与崇敬,刻录在旅行时光的底片。
古柏参天,斑驳的树影在地面摇曳;老墙根下,盛开的紫薇花娇艳欲滴。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岁月流转,朝代更迭。而来来往往的旅客,使这厚重的土地添了几分新鲜的灵动。
离开岱庙,我终于要登顶泰山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在诗句中无数次想象泰山的雄伟,今天,我终于要亲身领略它的魅力!
此时的泰山,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它,在云端,轻盈诗意,氤氲起洞壑,山霭苍苍望迷转。到达南天门的时候,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五米,四周白茫茫,更添了一份朦胧之美。
天街坊矗立眼前,这是登顶必经之道。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都在认真地拍照,每个人都想把旅程镌刻进心底。
刚开始登山时,台阶不算陡峭,再加上群峰完全笼罩在茫茫白雾中,所以此时专注攀登的过程,倒也别有一番惬意和宁静。走着走着,前方有几个台阶特别陡峭,许是激动雀跃的心无法平复,我竟轻松地跳跃着向上。两旁的石壁上,走近一看,名家题词比比皆是。我举着手机,很认真地拍摄下几幅清晰可辨的字迹,心底涌动的情愫,想必与当年在此题字的方家是相通的吧。
“我们穿越不同的时空/登临同一座山峰/目之所及/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仰望。”泰山,以“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的高耸,以“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的豪迈,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豁然,让多少文人墨客叹服,荡胸生层云,豪情万丈!
走近“孔子小天下处”的石碑旁,屏息凝视。这,仅仅是一块石碑吗?不!这是孔子登临泰山,纵览天下,感悟到个人的渺小与世界的广阔,心中涌起高远的志向啊!此刻,孔子的光辉形象在我脑海里无限放大。我来到这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从这里,“仰观俯察”,“登高壮观天地间”。过往的潮汐一瞬间奔涌而来,人世苍茫,我们都只是微渺的沧海一粟!
“五岳独尊”的石碑前,所有游客都拥挤到它跟前,只为和这块有着25.6亿年历史的石头好好合个影。或许多年以后,看着这些照片,会回想起那大汗淋漓却又激动万分的样子吧!我当然也要“抢镜头”啦。
继续向上攀登,到“玉皇顶”朝拜,随后又走进“万世师表”的孔庙。这座位于泰山之巅的孔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孔庙。此刻,笼罩在云雾里的孔庙,是“诗和远方”的具象了。我站在大写的“儒”字前,恭恭敬敬地拍了一张照片,以此表达我对儒家文化的敬仰。
踏着未散的雾霭,开始下山,一步一台阶。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幸登临泰山,悟道其中。在心底,把盘踞的石块卸掉,把理想的火花再次点燃。此刻,天地万物与我融为一体。
发梢沾染着湿漉漉的水雾,脚下是踏踏实实的土地。我的行囊装着最新的地图,背倚靠着“中华泰山,国泰民安”的红色立柱,恭恭敬敬地合影留念。随后,带着这份独特的感悟和力量,继续出发,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