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锻
在我们小区,有一对退休夫妇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总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一起在院子里栽花种草,将小庭院装点得生机勃勃;一起上街买菜,或在小区小道悠然漫步,轻声细语,笑容满面,甚至还会穿上“情侣款”服装,甜蜜模样令人好生羡慕。
起初,我并未太过在意,可日子久了,邻居们的议论声便传进了我的耳朵。有人怀疑他们不是原配夫妻,毕竟很少有夫妻的感情能长久保鲜;也有人猜测他们是在故意秀恩爱。但装一时容易,长年累月的甜蜜却难以伪装。每次看到他们,我心里都不禁嘀咕:究竟是什么样的相处之道,能让他们的感情历经岁月,依然如此炽热?
一天,我路过他们家门口,被浓郁的花香吸引,不由驻足欣赏。这时,屋子里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叔叔,进来喝茶吧!”我一看,原来是邻居小谢。“你怎么在这儿?”我问道。“我可是这儿的常客呢!”小谢笑着回答。我心想,这正好给了我解开疑惑的机会,便推开那半掩的铁栅栏门,轻轻地走了进去。女主人热情地迎了上来。她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微发福,齐肩头发显得利落大方,亲切的笑容瞬间驱散了我的拘谨。
客厅里最显眼的是那面大书架,摆满的书籍彰显着主人的文化底蕴。玻璃隔墙连接着客厅和院子,阳光与花草让客厅格外宽敞明亮。女主人一边泡茶,一边分享花草的故事。这时,男主人下楼,他六十来岁,身材高大,人很随和。女主人介绍道:“这是我先生。”他笑着和我们打了招呼,便在她身边坐下。女主人带着自豪的口吻说:“他可是‘985’大学毕业的,典型的‘理工男’,办事特认真,连做饭都很讲究。他做的饭可好吃了,我们家三餐大部分都是他负责。”听闻男主人做饭,我不禁露出诧异的神情。女主人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连忙补充道:“当然啦,洗碗、擦桌子这些活儿我肯定主动承担。”男主人也笑着回应:“她才厉害呢,喜欢文学,爱读书,以前做编辑工作,肚子里全是墨水。”我心想,难怪她言语幽默、滴水不漏。旁边的小谢忍不住插话:“大姐,你可真幸运,嫁了个这么好的男人。”女主人得意地说:“那是我眼光好,选准了‘潜力股’。”
我们喝着茶,相谈甚欢。但我心中对他们相处模式的好奇愈发强烈,终于忍不住问出心中的疑惑:“你们平时就没有矛盾吗?也从不吵架吗?” 女主人笑着说:“夫妻过日子,哪能没个拌嘴的时候。就说孩子教育,我性子急、要求严,他爸把女儿当小棉袄,处处宽容。有一回孩子作业没做好,我吼了几句,他爸就跟我争起来,两人嗓门越来越大,把小女儿都惊呆了。”男主人接着说:“后来我意识到这么吵下去不行,伤感情还不利于孩子教育,就主动降了音调,慢慢沟通,最后达成协议,以后孩子功课辅导以我为主。夫妻争吵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狠话,暖一颗心要几年,伤一颗心只要瞬间,我对她说过最重的话也就是‘神经病’了。”
接着,女主人又分享了他们的摄影趣事。他们都爱好摄影,却偏好不同。一次上山拍照,女主人沉醉于花草,不停拍照,结果迷路了。但迷路后他们没有互相指责,男主人找来树枝做成拐杖,走在前面开路,时刻留意四周,生怕有蛇威胁到妻子的安全。他们在山上绕了5个多小时,全程没有一句抱怨,这次经历让他们更加体会到彼此包容与爱护的珍贵。这时小谢又忍不住赞叹:“大姐,你们这对夫妻堪称绝配,怪不得夫妻相十足。”我仔细端详,的确如此,他们眉眼间都带着相似的平和与从容,连笑起来嘴角上扬的弧度都如出一辙。
聊着聊着,男主人起身去做午饭。不一会儿,诱人的菜香飘来,男主人端菜时因太烫,急忙往餐桌一放,把汤溅了一桌,女主人赶忙说 “没事我来擦”。没有大惊小怪,没有丝毫指责,他们用最舒服的方式化解了尴尬。
回到家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将这对夫妇的相处之道与当前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对比分析,终于发现了他们婚姻“保鲜期”长的奥秘。我十分认同女主人“选准‘潜力股’”这句话,虽带点调侃的意味,却真切反映了现实。好的婚姻,筛选远胜于改变。“三观”、性格、爱好差异过大的人,切莫勉强结合,因为骨子里的东西根深蒂固,别指望婚后能改变对方,否则往往只会落得一地鸡毛。然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很难有百分百契合的两个人。即使相对契合的婚姻,也需要一边搭伙过日子,一边用心磨合经营。就像这对夫妇,时常沟通、好好说话、分工合作、目标一致、双向奔赴、体谅包容,唯有如此,婚姻才能长久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