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晨光里的母亲

蔡冬菊

二月的早晨,寒意逼人。这么冷的天,我却要一大早起来等车准备上班。于是,我经常会在黑暗的街道上边走边回忆母亲生前起早贪黑的事情。

那时,我才刚上小学不久,搬了新家后,距离学校有点远。母亲一个人要起早做早饭,又要忙着上山干点活,总感觉一天的时间不够用。因此,她总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就起床了。我和姐姐的房间就在“灶脚”(厨房)隔壁。每当里面的灯光亮起时,我就会从梦中醒来。

母亲这么早起来是为了起煤炭火。当时没有煤气灶,更不用说天然气了,她每天都要费一番劲才能把黑不溜秋的煤点燃。等煤炭火起来后,就可以做早饭了。有时是番薯汤,有时是薯干汤。这两者不用炒菜,配点花生或咸菜就行。等早饭做完,母亲就匆匆忙忙地挑起篮子,上山去捡干草了。

天气越冷,母亲越高兴,起得越早。只有刮大风的时候,山上的老树才会纷纷落叶,随便一扒,就能挑回一担。这种细细长长的干树叶可以用来当柴火烧,很好用。还记得读初中时,我们不需要交学费,但每年都要交点柴火当学费。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由家人挑着这种干树枝叶到学校的。

晨光里的母亲,是我童年最美的风景。她的身影,如同一首动人的歌谣,诉说着农村妇女的勤劳与朴实。岁月流转,母亲虽已不在,但她的精神,却如同那永恒的晨光,永远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

回到现实中来,我已不记得有多久没这么早出门了。可是,不管我多么早出门,总有人抢在我之前,那就是小区里的保洁阿姨。她们每天都是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工作,每一层楼都去拖地、倒垃圾。她们为小区的整洁卫生而长年忙碌着。

我的母亲,还有那些出现在城市里的第一抹身影,就像那晨光中的第一缕阳光,无论多么阴暗的日子,都能照亮我们的心房。她们的勤劳和朴实,让我们见证了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的不可或缺。正是在她们的影响下,现在的我学会了坚韧、隐忍和感恩,学会了珍惜和回报。

再黑的路总是会走到头的。当我到达停车点时,同事的车也已经到了。等坐上了顺风车,关上了车窗,把寒风阻挡在外面,我在心里暗暗庆幸:有这么好的同事一路相伴,哪怕单位离家再遥远,我也不会再害怕;有这么好的母亲做榜样,哪怕余生再艰难,我也会学她的样子,坚强地走下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