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监管提醒: 这两类骗局须警惕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下属机构相继发布两项重要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防范保险销售领域的误导行为及“云养经济”中的欺诈风险。

“免费升级”并不靠谱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不足,以“盘活保单”“保单升级”“老客户福利”等名义,诱骗消费者购买不必要的保险产品,从中谋取不当利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于日前发布的风险提示中表示,此类诈骗手法形式多样,如诱骗消费者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作为新保险保费、中途退保购买新保险,或以“赠送服务”名义骗取消费者领取原保单生存金、分红等购买新保险。这些行为故意模糊购买保险产品的事实,违背了消费者真实投保意愿。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好个人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资料,不轻易提供短信验证码,避免将电子设备交由陌生人操作。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充分考虑自身需求,认真了解拟购买产品的承保机构、保障范围、除外责任、保费及赔偿条件等重要事项。切勿轻信口头承诺,而应详细查阅保险合同及相关文件。

当遇到保险合同纠纷时,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可以选择向保险机构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和服务渠道进行投诉,避免陷入非法“代理维权”陷阱。如认为保险公司涉嫌违规,可通过来信、来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云养经济”实为骗局

借农业产业之名,通过包装投资融资活动,利用互联网宣传推广,从事违法活动……近期,针对“云养经济”领域的欺诈风险逐步上升,严重侵害公众利益。

据了解,此类欺诈活动特征明显:一是以“农业+科技”为噱头,炒作热点,虚构或夸大生产场景,承诺低风险、高收益,但经营模式无法支撑其承诺;二是网络属性强,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运营,资金收付便捷,风险波及广、扩散快,监管难度大;三是涉及多种违法犯罪,如非法集资、传销等,以种养收益分红、农特产品返还等为诱饵,吸引公众投资,不断扩充资金池。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公众,要提高对“云养经济”领域风险的防范意识,理性看待高额返利,不轻信宣传炒作,不盲从熟人介绍,牢记“高利保本是陷阱”。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依法合规经营,不超范围或违规从事金融活动,不与“云养经济”平台合作,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公众若发现“云养经济”领域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面对“云养经济”的欺诈风险,公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应保持警惕,增强法律意识,共同防范和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