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关于黄金账户业务调整的通告,涉及利率下调和购买门槛提升等措施。业内人士建议,在当前黄金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投资者不应冲动追涨,而应等待金价回调时,理性配置黄金资产。
银行黄金账户业务相继调整
近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了关于黄金账户业务的调整通告。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宣布自2025年2月12日起,将黄金账户活期年化利率调整为0.01%,三个月期、六个月期、九个月期、一年期产品的年化利率分别调整为0.1%、0.1%、0.2%、0.3%。
对比调整前,招商银行不同期限的黄金账户产品年化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调降,活期、三个月期、六个月期、九个月期、一年期此前的利率水平分别为0.10%、0.30%、0.40%、0.50%、0.60%。
除招商银行之外,中信银行近期也发布公告称,于2月15日起,对个人积存金定/活期利率进行调整,降幅在23个基点到58个基点,调整后,活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年化利率分别为0.15%、0.25%、0.4%、0.6%、1%。
在调整投资门槛方面,中国银行于近期宣布称,自2月10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最小购买金额由650元调整为70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去年以来,已有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上调了积存金业务的起购金额。
充分提示黄金业务风险
“银行调整黄金账户业务利率和购买门槛的原因主要与市场波动和风险管理有关。”晋江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降低利率水平的银行更多是出于对自身积存金业务风险的考虑,国际金价接连上涨,导致黄金市场消费需求受到压抑,黄金库存增加,现货黄金存在仓储管理成本。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银行需要下调固定利率以降低成本压力。同时,人民币资金利率逐年下降,银行需要跟随市场利率对黄金账户相关利率进行调整。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黄金积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代理销售黄金积存产品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机构在开展黄金积存业务时,要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提示黄金积存业务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此举不仅有利于释放储蓄压力,还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过高的黄金利率可能会增加消费者的投资欲望,导致投资风险上升。通过调整利率和购买门槛,银行能够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黄金投资,避免盲目追高和冒险投资。
投资者如何配置黄金资产
面对银行调整黄金账户业务的新情况,投资者该如何规划他们的黄金资产配置呢?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对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实物黄金可能是个安全的选择;而对于追求稳定增长的投资者,黄金ETF可能更合适;至于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他们可以考虑黄金期货、期权或黄金股票等衍生产品。
在金价预期上涨的环境下,虽然积存金的固定收益可能会有小幅调整,但其金价波动的收益仍有增长潜力。因此,持有积存金依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但投资者需警惕,当金价位于高位时,不应冲动追涨,而应等待金价回调时,根据市场情况审慎地逢低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