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句老话“趁热吃”。这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温馨的生活哲学。然而,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传统观念。日前,我们邀请晋江市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郑志民与大家共同探讨烫食对消化道的影响,并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帮助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烫食成秋日餐桌宠儿
串串、火锅、烤鱼、热稀饭……天气渐凉,咱厝的风也吹得紧了几分。街头上,不少人已经穿上了外套,而餐桌上最大的变化,当属热食、热饮的出现。
总听说要少吃冰,你听过要少喝热饮吗?究竟多高的进食温度才叫过烫?除进食过烫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外,诱发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还有哪些?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郑志民提醒读者,一般来说,食物的温度超过65℃,就可以被归类为烫食。虽然烫食能够给人带来即时的满足感,但它对我们的消化道健康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常吃烫食危害大
“消化道,一般指的是口腔、食管与胃部和肠道。有时候觉得食物入口不烫,却有可能把食道、胃烫伤,引发胃炎、胃糜烂等。”郑志民介绍,口腔黏膜是人体对高温食物的第一道防线,但它的耐受性并不高。长期食用烫食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引起口腔溃疡、糜烂等问题。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过高的食物温度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此外,胃部作为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其黏膜对高温食物同样敏感。烫食会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炎症和溃疡,长期下来可能发展为慢性胃炎、胃部糜烂,甚至胃癌。值得关注的是,食管是食物进入胃部的通道,它的黏膜同样容易受到烫食的伤害。长期受到高温刺激,食管可能会出现水肿、溃疡等症状,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食管炎甚至食管癌。
年满40建议做内镜
“年龄渐长,人体对热痛的感知也会轻微下降,加上长时间接触烫食,会让新生黏膜细胞发生类似‘皮肤老茧’的角化改变,对温度感知更不敏感。食物凉一凉再吃,对消化道、肠胃是一种保护,但也不宜过凉。另外,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也不要进食过度刺激的食物。”郑志民提醒市民,食管癌是一种隐蔽又来势汹汹的疾病,早期根本无明显症状,因此也有相关数据显示,约9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单靠常规体检无法发现食管癌。建议食管癌高发人群,出现吞咽不适者,或者年满40岁、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中有食管癌患者的人群,及时到院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癌症可能。”郑志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