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6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宝宝拉肚子?“肠用”知识学起来

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俗称“拉肚子”,指的是排便次数明显超过日常频率且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者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黏液。每年的秋冬季节是儿童腹泻的高发季。一方面家长担心孩子吃药也不见好,另一方面医院儿科人满为患,怎么办?家长们不妨试试小儿推拿。

婴幼儿腹泻的原因

“腹泻主要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造成急性腹泻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中毒、药物或其他疾病引发;感染类腹泻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寄生虫肠道感染。”陈埭中心卫生院儿科负责人杨火燃介绍。

杨火燃补充说,在婴幼儿中,因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受损而引发婴幼儿腹泻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肠胃炎是发生在胃和小肠的炎症,在婴幼儿中最常见的引起腹泻的病毒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在轮状病毒疫苗普及率高的地方,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胃肠炎的首要元凶;病毒通过婴幼儿损伤的肠道内膜引起腹泻,此类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此外,饮食不当(生冷食品)或某些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诱发急性胃肠炎。引起腹泻的其他常见病因还包括食物或牛奶过敏、服用果汁等。

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手法

宝宝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原则包括补液治疗、药物治疗和营养管理。口服补液盐,建议选择低渗型口服补液盐,可减少呕吐及腹泻次数,缩短腹泻病程。值得一提的是,按摩治疗儿童腹泻具有方法简单、效果明显、无副作用、儿童和家长易于接受的特点,这些绿色疗法备受家长青睐。

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操作时,术者一手持小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循小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为补经。

补大肠。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操作时,术者一手持小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食指尖推向虎口,按摩100—500次,称补大肠。补大肠常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摩腹。术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摩300—500次。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摩腹可以消食、理气、降气。

揉天枢。位置在脐旁2寸。操作时,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食、中指端按揉左右二穴各50—100次,称揉天枢。揉天枢可以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

推上七节骨。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呈一直线。操作时,以拇指螺纹面桡侧或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自下向上做直推法100—300次称推上七节骨。这样操作,可以温阳止泻、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虚寒腹泻或久痢等病症;还可用于治疗气虚下陷、遗尿等病症。

揉龟尾。位置在尾椎骨端,属督脉。操作时,以拇指端或中指端着力,在龟尾穴上揉动100—300次,称揉龟尾。通调督脉,调理大肠。临床应用治疗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病症。

杨火燃温馨提示:小儿推拿手法要轻柔,家长如自行操作,需经过专业医生指导,以操作相对容易的部位和穴位为主;小儿皮肤娇嫩,操作部位涂抹凡士林、按摩油可以润滑保护皮肤。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