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郑榕
人们常说:“生娘不及养娘大。”于我而言,晋江就是我的“养娘”,是我长大的地方。从1998年伊始,我们一家从外地落户到晋江,不断地搬迁,也算是见证了这座城市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细细想来,不由得感慨万千。
1998年,我第一次来到晋江。那时候,我爸妈刚从漳平一家煤矿下岗,身上的钱不多,就和几个员工合租在莲屿街后巷里的民房。民房不大,住着五户人家。由于员工大多数都是来自福建建瓯——我爸妈的老家,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邻里感情非常深,吃饭的时候都是十几个人一起吃,上班也是结伴同行。有时候,爸妈要在店里处理事情,我一个人在家怕黑,住在隔壁的姐姐都会陪着我,直到我睡着或者我爸妈回来才离开。那时候,虽说大伙条件都比较艰苦,但大家守望相助,所以我觉得我的童年已经够幸福了。
住在民房里,进出上班都要经过一条长长窄窄的巷道。到了晚上,整条巷子只有几盏白炽灯在亮着。这条巷子像极了父母刚创业的那段时光,“在狭窄的环境里挣扎,在寸光的指引下前进”。所以,我经常做梦,梦着搬家,梦想着改变。我却没意识到,其实晋江更想改变,而我所期盼的成长和成熟,不过是一直追随着它变化的脚步而已。
2003年,我们终于搬出了巷子,住进了青阳大厦,并在二楼租下了一整层店面。青阳大厦,地处青阳中心。据老爸说,这是晋江撤县建市后盖起的第一座大厦。对面就是我从小心心念念的莲屿街,咸饭、牛肉羹、水丸、肉粽、面线糊、沙嗲面什么的,一应俱全。
没几年工夫,福隆一期广场盖起来了;周边的旧房子迎来了拆迁;青阳大厦前的小花园也种上了大榕树,换了一副新模样。我看着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周边超市、银行、饭馆生意红火。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一度像个“小村儿”的青阳,俨然已经有现代城市的雏形。
2007年左右,老爸抓住了机会,赚了钱并落户到晋江体育馆附近的瑞景香榭花都。小区旁边有一个热闹的小夜市,两边超市、饭馆、商店应有尽有。每周五,我从明江小学寄宿回家的时候,都会特意叫司机师傅在这把我放下,然后拿着每周剩下的零花钱进去消费一番。我那时候特别喜欢吃一家叫“快乐基”的鸡饭,怎么吃都不会腻。最后一次吃大概是2010年的时候,我还说:“下次再来,老板。”可后来,那条街已经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路边原本小店林立的地方也盖起了高楼,建起了如今的宝龙城市广场。之后几年的周末里,我们一家人逛这座宽敞明亮的大商场,去餐饮街吃各种美食,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
人在晋江,我的每一次乔迁,都感觉离市区越来越远。然而每次,我在这些所谓的城乡缓冲区间,看到的一些如城市“补丁”般的老旧街景,没过几年就全被换了“新装”,面貌焕然一新。
整座晋江城,许多我到过或未到过的地方,都同样悄然经历着城市化的巨变。无数旧房子变成了高层楼房,无数窄小街道变成了宽阔的商业街。老城区内,五店市里的老房子老街道也早已摆脱了纯粹居住的意义,成为晋江最具有历史、商业和人文的标志性建筑。
生活在晋江多年,无论先来的、后来的,还是本地的、外地的,都在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奋斗、奔向未来!因为这方土地会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你、拥抱你。晋江会为你展现人间的梦想和烟火,晋江有你想要的情意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