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
正值暑伏天,台风“格美”带来的这场雨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随之而来的凉爽自是不用说了。雨夜听雨,在我看来是最美的事。此刻,我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用寂静的心,去感受一种空灵与静谧。
在中国,听雨是文人喜爱的一件事。记得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个片段深深打动了我:云南的雨季,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正在简陋的茅草屋里上课。大雨淋漓地泼洒在铁皮屋顶上,发出硕大的、此起彼伏的声响,影响了学生们的听课。正在讲台上上课的教授,干脆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字。于是,在那动荡的时代,师生们正襟危坐,在瓢泼大雨中,心平气和地听雨,画面甚是唯美。
古往今来,多少楼台烟雨中。 听风观雨也是古人用心至极的雅事。每个人年纪不同、处境各异,在雨中听出来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宋代蒋捷所写的《虞美人·听雨》,说透了人的一生: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年少时的蒋捷,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曾在歌楼上和家人度过美好的夜晚,尝过温暖的人间烟火。中年变故突来,国破家亡,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于是,漂流江湖,尝遍了艰辛与孤独。如今,鬓边白发苍苍,已是人生暮年,栖息在僧庐之下。而雨,又一次不期而至。蒋捷这阕词,穿过了700多年时间的风尘,依然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每每读到此词,我都会无比地感慨,那是对于时间的无奈。诗人海子曾写道:“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应正合蒋捷此时心境。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词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苏东坡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其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仍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这阕词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而那份听雨的心境、听雨的点滴、听雨的情怀,依然在有趣的灵魂间保留下来。泉州籍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里写道:“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岁月里若有千万次的雨声,生命中就有千万种的心绪。没有缘由,不问西东。
听雨,终究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自在。但我希望我们听到的永远是喜雨,还有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