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水梅
最近,我迷恋上了练字,是很小儿科地照着字帖描摹的那种。起初,我在邻居慈姑娘店里的茶桌上看见一本字帖,是她家上小学的儿子学习之余练的。字帖和水笔就放在桌上,看见的人忍不住就会想练一练。看见她们写,我觉得有趣,也跟着一笔一画认真地描摹了起来。
写着写着,发现笔画越来越多,字越来越复杂,耳畔音乐缓缓流淌,心越来越安静下来。店里有时候正好没有客人,慈姑娘就坐在我对面,看我写;倘若有客人,她去招呼顾客,等客人拎着货品出门时,我已写去大半页。
日复一日,一本字帖被我们接力写完了。慈姑娘说,让她家孩子的爸爸再购几本回来补充。话音刚落,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
记得小时候,曾经非常羡慕别人家的小朋友有描红本。物资匮乏的年代,我的父母并不能为我学习上所需物品提供“有求必应”保障。后来,我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被称为“三笔字”,是必练的基本功,无奈彼时太年少无知,坐不了冷板凳,没有不断提升的耐心和意志。所以,一直以来都觉得挺遗憾的,不能和许多同学一样,写一手漂亮的字。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年轻时常常因为做事情虎头蛇尾而被诟病,对待很多事都无法保持足够的耐性,只有“三分钟热度”。甚至,有时候与人交谈时,我会觉得对方的谈话内容不在点上,而迅速以一种不太友好的态度直接切换话题。
年龄渐长,内心渐渐意识到不能总是不耐烦,因为越是怒火攻心,越容易让不好的情绪滋长;越是自乱阵脚,越容易让不好的事蔓延和生长;越是冒失慌张,越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事实上,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训练出应有的耐心。爱上写作之后,每每手捧一部砖头厚的长篇小说,只要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就会被吸引,就会把皇皇巨著读完。书房里的《红楼梦》《白鹿原》《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等书籍,就是耐下心来,才被我一部接一部地精读完了。耐心地阅读无疑让我收获颇丰,为什么在对待别的事情上,不能也学会耐烦呢?
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耐心。对着一本字帖,我静下心来,一笔一笔地写,尽量把汉字写得俊秀工整。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能以一种缓慢的心情做家务了,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能把图书馆借回来的书,细细品读出了别样的感受,而不是一目十行只求速度;能把择菜、洗菜、切菜、焯水、慢炖全流程做下来,把一顿饭安排得妥妥当当……
人生嘛,哪能一帆风顺地度过?总会有一些跌跌撞撞,总会有一些沟沟坎坎,那么锻炼和打磨自己心性吧!只有学会了平和、学会了冷静、学会了耐烦,才会在世间的纷繁芜杂中,慢慢找到生活的解药和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