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阳
秋雨如丝,缠绵缱绻。中秋时节,着实是不喜雨的,望着窗外银珠成帘,心中不免添了几分忧思。
说起福建的雨,好似风物里的流苏,四季皆有。但记忆中的中秋,多是晴朗而明媚的。那一年的中秋节,为了中秋夜饭,一家老少从天一亮就开始忙活起来。现在回忆起那些时光,似乎中秋节到来前也有秋雨绵绵的日子,可却从未为此发过愁、担过心。
与其家中闲坐,不如撑起雨伞出去走走。街上三两行人,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着斜风细雨,倒像极了一幅水彩画。说起来,我打小就喜欢雨天,尤其小时候总爱在雨中撒花,为此没少挨母亲责骂。还记得一年中秋将至,学校为我们每人发了一盒独立包装的成品月饼。这种月饼做工十分精美,口感细腻,和家中母亲自己做的月饼完全不同。母亲久居乡下,很少见到这种新奇物,加上我深知母亲最喜甜食,便把这盒月饼用塑料袋层层包裹好,装进包里,一心想着放假后带回去给她尝一尝。好不容易挨到放学,我急忙坐上归家的公交。一路上秋雨未歇,从小雨转至中雨,待我下车时,地面上的雨水已化作涓涓细流。我因归家心切,卷起裤管,一路淋着雨、蹚着水往家跑。
当母亲见我像“落汤鸡”一般蹿进屋里,真是又气又急。她一边忙着拿干毛巾帮我擦拭湿漉漉的头发,一边在我后背上不痛不痒地拍了一巴掌,嘴里念叨着:“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真不让人省心,这大过节的要是病了怎么办……呸呸……”我笑着把那盒月饼拿出来,推进她怀里,“妈,学校发的,你尝尝!”
母亲就像孩子收到礼物一样掩饰不住开心,嘴里却说:“你留着吃嘛,我吃不惯!”她边说边用手抚摸着月饼盒上印着的金色大花,“真好看……”
一声鸣笛,将我从记忆中拉了回来,街对面的商铺挂满了有关中秋节的各种宣传海报,即便在雨中,依旧红得鲜艳、金得耀眼。这时,一对父子打我身边经过,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孩子淘气,走路没个规矩,父亲紧跟在后面,倾斜的雨伞淋湿了半边衣衫。
中秋下雨,父亲会像平常的雨天一样,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扛起锄头到田畈上转一转。母亲在雨中摘菜洗菜,还时不时朝着门外张望,但也不说什么,直到饭菜大多准备妥当,她才呼唤着我的乳名,让我去寻父亲回家吃饭。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心里装着的永远是那片土地。寻到父亲,我们一同回家,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会时不时跟我说上几句话,多是关于如何判断天气、预防台风、照看田地的事。我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父亲却走得极稳当。
待父亲到家,晚饭也开始了。虽然中秋逢雨,无法赏月,但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一桌子美食已然将我的魂勾了去。等父亲说上几句,动了筷,我便大快朵颐起来。姐姐笑着嗔怪:“真是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边说边把一块油亮亮的红烧肉夹到我碗里。那时候姐姐还未出嫁,只有我还在上学,我肩负着一家人的期望,大家对我也是百般宠爱。中秋雨夜,餐后闲聊,再啃一块老式月饼,似衔着一轮秋月。
往事依稀,笑容也不自觉爬上嘴角。望过街口红绿灯的闪烁,抬头看看墨迹天空,听风雨和鸣、枝叶沙沙,便生出别样的心境。其实,最美的中秋,下不下雨,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