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恋恋马六甲

严 峥

有这样一个地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郑和下西洋曾多次停留的地方,它就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

马六甲,一个号称被上帝打翻调色盘的小城。这里见不到现代城市那种高楼林立的景象,有的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历史厚重。历经600多年的沧桑,马六甲见证了东西方多个文明,又浓缩了整个马来西亚的前世今生。

由于马六甲地处交通要道,历来商业十分兴盛。东西方移民聚居于此,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独具一格,衬托出马六甲独特的景观。自古人们喜欢择水而居,马六甲河把这座小城分为东西两部分。河西有灰瓦白墙的中国城,河东则耸立着葡萄牙式、哥特式、拜占庭式等各色建筑。

在小城慢悠悠地行走,寻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随处可见各种中国元素——街边的中式建筑、林立的宗祠、古意盎然的庙宇,还有悠闲地在街上行走、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的本地华人。

位于老城区核心区域的鸡场街是马六甲最古老的街区。这里的20多条街巷,成为华人迁居南洋时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本以为这条街的得名与卖鸡、斗鸡有关,实际并非如此。据说其街名来自闽南语的“街场街”,闽南人用“街场”形容街道的热闹,而闽南语“街场”与“鸡场”同音,慢慢地就讹传演变而成鸡场街。

来到马六甲,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逛一逛“鸡场街”。来到这里,仿佛到了闽粤某个小镇。繁华的鸡场街全部由老式骑楼组成。自从马六甲市于2008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这种南洋风格的骑楼就被很好地保护下来。

漫步鸡场街,你会看到很多华人会馆,例如福建会馆、永春会馆、海南会馆等,它们中的很多房屋已经超过200年的历史。这里的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很多住房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座历史古城的风貌、风情。

鸡场街街旁多为两层楼房,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被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这些骑楼均有百年以上历史,偶尔会跳出一幢外墙或红或绿或蓝等绚丽色彩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而临街的门楣上,嵌有诸如“同发”“丰顺”“丰捷”等字,那是先辈创办并遗留下来的店号。这些传承至今的店铺,却能让我们在时光的飞逝中,瞥见当年的苦涩却又温暖的光芒。

老街骑楼充满南洋风情,是商贸繁荣的历史见证。这种建筑,很适合东南亚日照强和多雨的气候。行人走在骑楼下方,倍感凉爽,因此骑楼在东南亚很是风行,随后也传入我国华南地区,但在国外看到骑楼,总归没有在国内看骑楼的心境。

“南洋”,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语,你只有真正到达这个地方,才能把以前看到的听到的有关南洋的知识串联起来。多少中国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筚路蓝缕谋求生存,一部“下南洋”的宏伟篇章就是一部海外华人的辛酸史和奋斗史。行走在马六甲的街巷,有关“下南洋”的情愫一直萦绕着我,让我忍不住去了解、去追怀、去感受。

这里的每栋建筑都散发着历史韵味,随便走入一条小巷,就能沉浸在“南洋”旧时光里。不经意的转身,就能发现不同文化碰撞留下的痕迹,以及漫长岁月所留下的独特文化。在马六甲这样有着丰富历史的小城流连,看看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尝尝当地特色的美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当落日的余晖包裹住这个小城,马六甲的宁静和绚烂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最美的南洋风情。那些各种样式的建筑群斑驳陆离,墙壁上的苔痕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久远的故事……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