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心路如山

周国利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回顾一路历程,感慨心路如山。一路坎坷,也一路风景。

37年前,我参加工作,有幸在一家铝电集团从事文秘宣传工作,一直认为这是自己最理想的职业。然而1986年秋季,我突然被领导调到新扩建电厂的建设工程一线,变成一名辛苦的热控仪表工。离开办公室,来到荒坡野岭的工地,放下笔,拿起扳手、钳子和万能表,这一转变对我的打击很大。当年冬季异常寒冷,峡谷凛冽的山风吹得我们都出不了门。我原来就不怎么好的身体几乎垮了下来,糜烂性胃炎加重,腰肌劳损发作,接着又出现神经衰弱,经常失眠。更难以忍受的还是心理上的压力,总觉得是命运在捉弄自己。

第二年开春,一向对我很关心的科室老主任特意拉我一起去登山。太行山距厂区仅两三公里路程,抬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但我却很少进入山里。这次老主任相邀,我只当作陪陪他。

初春太行山的山坡泛青,溪水是清澈的,峰峦是险峻的,野花是灿烂的,鸟鸣是清脆的,空气是沁心的。我第一次被家乡的太行山景色迷住,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如诗如画,令人沉醉。老主任则一路走一路如数家珍给我介绍,哪个山坡春天野菜丛生,哪个山峰秋天菊花如云,哪个峡谷水潭夏季鱼群出没,哪座峰峦冬季药材喜人……最后,他劝导我:人这一辈子就如登山探路,总有高山低谷,也总有峰回路转,要紧的是要放开眼、敞开胸,向前走,总有想不到的风景等着你。

从那一天起,我便爱上了太行山。只要有空闲,只要觉得有心结,就去登太行山,一登就是十几年。登山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天,登山可以采到山韭菜、木兰芽;夏天,登山去山溪垂钓、摘山木瓜;秋日,登山能够采摘山楂、山柿、山葡萄;冬季,登山能挖到丹参、黄晶和野山药。当然,登山最大的收获是在忍受饥渴劳顿中,与太行山贴近、交流,每一次都能从中感受和领悟到太行山的博大与厚重。

通过登山,我身体日趋强健,以前的多种疾病不见了,连续爬十几个小时的山路也不觉得累;通过登山,培养出了我坚韧的性格和豁达的胸怀,对本职工作由冷漠转变为专心和热爱,由外行变内行,很快就被提升为车间主任,还被省总工会评为“创新能手”。另外,到生产一线岗位后,我接触到了更多感人的人和事,业余生活笔耕不辍,不断有作品见诸省市报刊。

2010年初,我又遭遇到一次人生的巨大变故。工作了20多年的原集团破产,一切要重新开始。当时,父母都年过八旬,体弱多病,女儿刚刚考上大学,妻子下岗,家里真如雪上加霜。但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只要自己能走出去,能脚踏实地打工,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我毅然离开家乡,从河南来到闽南晋江,从零开始,重新起步,如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参加一家新电厂建设,并留下来做维护,慢慢站稳脚跟,从一名热控仪表工再次转为安全管理人员。我立足岗位,坚持写作,继续攀登自己的“文学梦”山峰,还被集团评选为“十佳先进通讯员”。

到晋江后,工作之余,登山不止。泉州的清源山,晋江的紫帽山、罗裳山,石狮的宝盖山,我都是常客。登山对我来讲,早已不仅仅是一项喜欢的运动,更是不断在磨砺自己的体质和意志。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和困难,就如一个个山峰等我去征服,并激励出更加旺盛的勇气和信心,让我迎难而上,勇敢迎接挑战。

再过3年,我就要退休返回家乡。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心路历程,有风吹浪打,有峰回路转,有灰心丧气,有斗志昂扬。但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感谢家乡的太行山,感谢一次次的登山路。登山是我人生和事业的起点,使我认识到心路如山路,唯有登山不止,才能前行不止,才能看到一片又一片不一样的风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