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又是一年高考季

翁郑榕

三年高中,一朝高考。我怀念那最青涩的同学情谊,我思恋那拼搏的青春。即使有些许遗憾至今仍在耳畔荡漾,但高考最美的瞬间弥留在心底。

那年,课桌上堆满了各类的书籍和参考资料,一张又一张试卷填满我们青春的每个角落,试卷上烙下我们各色的笔迹,也有汗水的味道掺入其中。尽管是再好的同学,私底下难免会计较谁的名次上升了,也会为了些许“题目”找老师“争论”。做过的“错题”像小山样摆在眼前,我们似懂非懂,只会习惯性地发呆。

年年考相似,岁岁人不同,似乎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考。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考的是综合素质——胆识、身体素质还有抗压能力。也许时间是一种“解药”,也是我现在服下的“毒药”。高中毕业之后,那些片段总会在某个深夜出现,让本就多愁善感的我又多了一丝惆怅。想当年,谁不幻想能一鸣惊人、君临天下。可是,路太长,你在追,他在赶,锱铢必较之间那股豪气似乎都被时间冲淡了,现在的我们只能寄往那遥遥无期的“同学聚会”,能有人将当年的故事翻出来拾掇拾掇。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惊人。老师那时常说,高考是我们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机会。一分上下,每个人的命运就截然不同。忆往昔,在那个起早贪黑、挑灯夜战的岁月,我们为了抓住“人生转折”的刹那机会竭尽全力。对于我而言,“轰轰烈烈地拼一次”“无论成败,也够一辈子的回味”,诸如此类的鸡汤我嗤之以鼻。我的信念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虽然看起来很笨,但是我相信结果不会说谎。

我记得最后一个月开始,老师晚上不上课了,就坐在前台等我们来问,然后耐心地解惑。学校对卫生、安全还有课后运动抓得特别严,校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是不能出一点差错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那个时候心情已经很平静了,等待着高考的来临。

当“百日”日历归“零”的那一刻,我记得我对着语文书里的“鲁迅先生”“孔孟二贤”等静静地祈祷一番,尽管我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名唯物主义者,那时还是迷信了一下。现在想来,也许那时候的我对于结果看得太重,寄希望古今博学鸿儒能赐予我力量吧!

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个中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过才能体会到。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淋雨,有人祈祷……我个人认为,高考尽管备受争议,但它仍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是它圆了很多寒门学子的梦。

对每个人来说,青春的故事可能不同,但最后的感怀和回忆大都一样。虽然我的高考早已过去,但是高考不会过去,一年一度总会牵动每一个人敏感的神经。参加过高考的人有二种:一种是通过高考走进理想的大学,紧接着实现了上半生的目标。他们回忆高考,是苦涩过后的甜美,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自豪。另一种是高考的落榜者。他们回忆高考是怅然的,心情是惶惑的,因为那是他们曾经没有越过的坎,那是他们一生的痛!

考过之后,有人痛心,有人欣喜,狭小的教室不知要重复上演多少次这样的悲喜剧。其实,高考只是过程,不是结局。走进社会,人生何处不是高考,大考小考无处不在。而且它没有“ABCD”的标准答案,却要考你“EFG”的创新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来看:工作是高考,爱情是高考,家庭是高考……只有工作越做越顺畅,爱情用真诚拥有了甜蜜,家庭用相互体谅获得温暖幸福,这才是真正高考的成功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