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红
每年的农历三四月间是枇杷大量上市的时节。一颗颗金灿灿的枇杷装在筐里,被摆上水果摊,让人垂涎三尺。不过刚上市的枇杷,价格高昂。有一天,在市场的入口看见一个熟人在卖枇杷,遂问道:“现在枇杷多少钱一斤?”对方回答:“15元。”听完之后我就咋舌:“这么贵。”其实,枇杷刚上市时这样的价格可以理解,“物以稀为贵”嘛!买高价水果就是图个新鲜。西瓜刚上市的时候不也是卖到3元多一斤。那天买了个小西瓜,一称竟然也要20元。
枇杷有椭圆形的,也有圆形的。就像人的一张脸,有圆有方,但椭圆形的占大多数。成熟的枇杷色泽金黄,有颜色比较淡的,是跟光照有关还是因为品种不同,我不得而知。通常认为颜色越深的枇杷甜度越高,酸味就越少,但前几天吃过的枇杷彻底推翻了我对枇杷的固有认知。掐掉枇杷的两端,剥去皮,再去掉很大粒的籽实,用手指把枇杷肉送进自己的口腔,汁水丰盈,甜蜜感送至我的大脑。真没想到,近乎苍白的果皮下面竟然隐藏着甜蜜的果肉。包装上的盒子我没有细看,不知道那些枇杷来自哪里,但我知道福建的很多地方都出产枇杷。
小时候,我们家种过枇杷,但不多,仅仅是为了解馋。不记得是两棵还是三棵,枇杷树种在我家对面的菜园子。刚刚栽下去的第一年,枇杷树的叶子稀疏,但没有忘记向上生长,并生出好几个树杈。第二年还是没有结果,但树又长高了不少。直到第三年,枇杷树才结出果实。枇杷小的时候,全身毛茸茸的,跟桃子差不多。在春雨的滋润下,枇杷一天天膨胀并渐渐由绿转黄。长到迷人的金黄时,枇杷就彻底成熟了。我小心翼翼地摘下枇杷,用清水洗净,让全家人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当然也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感觉春天的美好。
枇杷属双子叶植物,叶片左右对称,形状如古代的乐器“琵琶”。枇杷叶子表面光滑,但叶子底部有绒毛。枇杷叶是很好的中药,据说枇杷叶煎水服用可治疗咳嗽,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陆陆续续吃了几年枇杷,不幸的是后来对面的小山被铲平,变成了别人的楼房。几棵枇杷树只是象征性地补偿了一点青苗费。上世纪80年代,农村人家的经济条件有限,大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枇杷树消失了,我们也不会去市场上买枇杷来吃。那个时候不兴吃水果,谁家有那个余钱呢?
这年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水果成了人人消费得起的东西。再加上水果本身蕴含的营养价值,各种水果摆上了人们的餐桌。有的人甚至吃水果减肥,连米饭都不吃了。枇杷盛产于春夏交替的时节,因具有清火润肺的功效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用枇杷制成的枇杷膏黏稠、甜蜜,大人小孩都爱吃。
前不久回老家,在江边市场看见有老妇挑着枇杷来卖。枇杷的个头虽不大,但两畚箕的枇杷却吸引了很多的买家。枇杷很快被抢购一空。据老妇讲,这枇杷是她家自己种的。果然,味道没有让我们失望。
枇杷,它唤起了我童年的一段回忆,也是夏天来临时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甜蜜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