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发
“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骑着牛儿蹚着水,赶着夕阳把家回。”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童年放牛的时光。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小时候,乡亲们的水稻田,耕作主要靠牛,牛是重要的生产力,而放牛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孩童们的身上。放牛时光,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村里山多,房前屋后都是山。巍巍青山,层峦叠嶂。每一座小山,都是放牛的好去处,也是童年的游乐场。尤其是夏季,总是农村放牛娃最快乐的一个季节。因为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太多难以忘怀的回忆。
晨曦微露,我和小伙伴们匆匆扒了几口早饭,便汲汲遑遑地牵着黄牛出了家门。来到山脚,我们把牵牛绳往牛的犄角上缠好,再拍拍牛屁股,牛儿甩甩尾巴,自个儿去寻找肥美青草吃。
夏季的山头,有许多美味的野果。野果是大自然对放牛娃天然的恩赐,采摘野果是我们童年放牛时最甜蜜的记忆。最常见的野果有两种,一种闽南话叫“中尼”,又叫山捻、捻果、捻子,学名叫“桃金娘”。剥开那层薄薄的乌黑发亮的皮,里面是甜美的嫩嫩的肉,味道甘甜可口。还有一种野果,闽南话叫“暗婆”,学名叫“茅霉”。茅霉茎中带刺,果实鲜红如血,果粒较大较松散,味道极佳。放牛娃都习惯把衣服的下摆捞起当兜,采了满满一大兜子野果,再找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来尽情享用。
临近中午,放牛娃们找到自家牛儿,将它们牵到山脚的树荫里绑好,回家吃饭去了。
及至午后,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猛烈地炙烤着大地。吃完午饭后,我们可不闲着,相约着一起去爬树。在村里,爬树是每个男孩子必会的一项技能,不然,会被冠以“孬种”的损名。我们三两下爬上树,骑在树桠上,或卧躺在大树怀抱里,听着鸟儿在树上唱歌,看着天上的白云悠悠飘过,别提有多惬意了。
玩够了之后,继续放牛去。牛儿吃草,我们也不闲着。带着自家种的地瓜,来到山前的沙地上,开始烤地瓜。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捡柴火,有的负责烤,有的负责扇风……
不多时,阵阵馨香飘来,沁人心脾。熄了火,用树枝挑出一个个被烤得乌黑的地瓜,不待它们完全冷却,我们便一人拿起一个,剥掉外层烤得焦黑的皮,露出金黄色、软绵绵、热腾腾的瓜瓤,吃一口热乎乎的地瓜,香、甜、面、糯,让人欲罢不能。
夕阳西下,牛儿们吃得肚子圆滚滚的,我们或牵着牛,或骑着牛,优哉游哉地走在乡间的小道上,霞光偷偷爬上了我们的肩膀。小伙伴拿起随身携带的笛子,吹起了不知名的曲子,在悠扬婉转的笛声中,一天的放牧结束了。
如今,我已离开养育我的家乡多年,那一头头憨厚的牛儿、一个个可爱的小伙伴与我渐行渐远,但儿时放牛的那一幕幕快乐场景,时常缱绻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