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困难户”交上朋友了
“冰冰老师,你在哪里……”早上,正坐在办公室备课的王冰冰听到了护导同事的“求救”呼唤,赶忙前往校门口。果不其然,又有学生不愿进学校,正在校门口“撒泼”哭闹,一旁的老师、家长手足无措。直到王冰冰出现,大伙儿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眼前的场景,王冰冰再熟悉不过了,作为学校心理老师的她,时常都要“应付”这样的问题。与人沟通方面有一套的王冰冰,轻声细语地安抚学生情绪,前后不过几分钟,学生就停止了哭闹,牵着王冰冰的手朝教室走去。
“因为冰冰老师,我们的孩子不再‘抗拒’入学,在学校也有朋友了。”说起王冰冰,家长林女士有一腔的感激之情想要表达。她告诉记者,女儿性格比较偏激,特别是三四年级时,是有名的“入学困难户”,在学校也不跟同学玩。彼时,身为心理老师的王冰冰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将对孩子的观察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引导女儿找伙伴,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女儿现在每天开开心心上学,回来也经常分享冰冰老师与她的互动。”林女士坦言,孩子在小学生涯遇到王冰冰是一种幸运。
和林女士的小孩一样被王冰冰用心“感化”的学生并不少。2014年大学毕业后,主修心理健康专业的王冰冰选择成为一名小学心理老师。从教9年,给予孩子温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期待,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王冰冰的教育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在张林中心小学教学楼四楼,有一间心理咨询室,中午时分,时常有学生会走进心理室,找王冰冰谈心。在他们脸上,你看到的不是对“解决问题”的恐惧与不安,而是对“谈心”的向往与期待。
“冰冰老师好像有魔力,每次我有烦恼时,都会跑去找她。通过和她的聊天,我感觉自己放松了许多,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就读六年级的林松鸿还提到,王冰冰老师所任教的心理课也很受同学欢迎,她会通过一些游戏互动等带动课堂气氛,课堂上,同学们用心投入,畅所欲言。久而久之,他们与王冰冰之间就像是朋友一样,无所不谈。
“星星的孩子”变得爱笑了
在张林中心小学,王冰冰时常会收到同事投来的羡煞的目光。因为虽是技能科老师,王冰冰在学生心中“存在感”却很强,总能“享受”到班主任的“待遇”。这份所谓的“待遇”指的是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时常会结伴回母校找王冰冰。
“大家会一直记挂着她,那一定是因为喜欢她,因为这名老师走进了他们的心里。”与王冰冰同在一个办公室,张林中心小学老师余林媛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王冰冰的喜爱。就连她自己的女儿也是王冰冰的忠实“小粉丝”,常常围绕着王冰冰转。
值得一提的是,王冰冰每一年还会送教到校,为其他基层学校的学生开心理讲座,她还时常主动到晋江市青少年健康辅导站“值班”,提供心理辅导。
从教多年,王冰冰以其独特的魅力收获了普教孩子的喜爱,也“征服”了一群特殊的孩子。早在20年前,张林中心小学就开设了一个特辅班,主动接收、关怀符合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就读。平日里,王冰冰总喜欢走过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说说话、玩一玩。就在前两年,学校给王冰冰安排了一节特辅班的课。班上12个孩子,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症状不同。上了几节课后,特辅班学生就记住了王冰冰,称呼王冰冰为“心理”。
在这个班,有一个“星星的孩子”小文,他的识字量多,计算也厉害,但很容易受到来自旁人情绪及行为的影响,经常焦躁不安、大哭。察觉到这种情况后,王冰冰上网搜查了大量的资料,查阅了大量书籍,并向很多心理专家“取经”。后来,王冰冰尝试“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方法,将小文带入普教课堂,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彼此接纳。在融合课堂上,王冰冰对小文特别关注,同班同学也对他格外关照和包容。慢慢地,小文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情绪波动也不再那么大了,他还会尝试着和同学交换东西,尝试着走上讲台摸摸老师的板书……
“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变化,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我始终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彩的,我会一直陪伴着孩子们长大,和他们一起,做夜空里那颗闪亮的星。”王冰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