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吴若琳:

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绽放

晋江市第九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寻访活动20强候选人巡礼⑤⑥⑦⑧

三尺讲台二十余载,作为一名师者,她用一颗丹心谱写教育之歌;她在学校组建“嗦啰嗹”社团,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全校师生成了非遗的“真爱粉”;她还是“红领巾”引路人,培育了一个个新时代好少年…… 她,就是安海养正中心小学的吴若琳。本报记者 蔡红亮 陈巧玲

组建学校嗦啰嗹社团

两年前的5月,养正中心小学因为他们的早操——充满闽南味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嗦啰嗹操在网上“走红”。视频中,全校师生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嗦啰嗹操,尽显欢快。而这一套让学校火出圈的嗦啰嗹操的主创者便是吴若琳。

吴若琳是安海本地人,机缘巧合之下被选拔作为采莲女,与嗦啰嗹有了第一次的邂逅。成为养正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后,吴若琳心中有了想法,那就是在校园组建嗦啰嗹社团。

“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让校园成为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热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实干派”的吴若琳很快行动起来,她精心制作一个个道具,手把手地指导演员们,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她还坚持每天到老艺人家里深造学习,把嗦啰嗹不同角色的表演方式进一步研究透彻。

看过嗦啰嗹表演的,都会对主心骨角色“花婆”“铺兵”印象深刻,尤其是“花婆”角色,是需要男扮女装的。“我从未想过男扮女装,觉得很害羞,也怕同学会‘笑话’我,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吴老师没有放弃我,教我嗦啰嗹,让我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有这样的表现,让我的小学生活如此多彩’。”何德榕是养正中心小学嗦啰嗹“花婆”扮演者,他告诉记者,第一次要登台表演节目时,他就临阵脱逃了。彼时,吴若琳并未责骂他,而是耐心安抚他,寻找了大量男艺术家成功塑造女性形象的典型例子,还带他到老艺术家家里学习。经过吴若琳不懈的开导,何德榕开始尝试着去挑战自己,演绎“花婆”的角色。如今,何德榕的嗦啰嗹表演已愈加游刃有余、惟妙惟肖,他也成了每年社区、学校各种活动的“常客”。

这边“花婆”何德榕话音刚落,“采莲女”、养正中心小学学生陈静涵立马接过话茬,“跟着吴老师学习嗦啰嗹可有趣了,有很多的欢乐。而且吴老师很有安全感,有她在,我们什么都不怕。”陈静涵笑着告诉记者,她们私下都亲切地称呼吴若琳为“万能包”,因为每次比赛、活动展示,吴若琳都会随身携带针线包、电熨斗。一有扣子掉了等情况,大家第一反应准是喊:“呼叫吴老师,请求帮助。”这样的吴老师让他们的每一次表演都毫无后顾之忧,只管登台向观众展示最好的一面。

她是学校公认的“金点子王”

从教20余年,吴若琳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你足够热爱、一心想为学生创造更多精彩时,你可以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养小教书20余年,若琳老师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这是我很佩服她的地方。”同一年到养正中心小学任教,还同为音乐组成员,苏晓玲与吴若琳情同手足。在苏晓玲印象中,吴若琳一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尤其是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时常,苏晓玲都会看到排练教室里,吴若琳独自一人埋头研究嗦啰嗹的每一个动作,那股认真劲让作为同事的她备受鼓舞,暗下决心也要竭尽全力教好书。

吴若琳还是养正中心小学公认的“金点子王”。这不,为了让嗦啰嗹在校园全面开花,吴若琳紧锣密鼓组织体育组与音乐组的老师创编嗦啰嗹操,将“嗦啰嗹”角色的主要动作融入体操,将现代动作与“嗦啰嗹”文化动作整合起来,形成适合学生学习且富有节奏律动的嗦啰嗹操,做操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不遗余力地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吴若琳还有一重身份——红领巾引路人。参加工作以来,吴若琳一直担任学校辅导员工作。多年的大队辅导员生涯使她爱上了红领巾事业,她深挖、丰富、创新学校文化内涵,将“体验式”德育贯穿少先队建设,如组织开发“钉钉评价大师”,创新“红领巾争章”评价方式,开发、优化校内德育资源,对少先队员文明的言谈举止进行体验教育。

从风华正茂的桃李青年步入不惑之年,吴若琳的努力付出也获得了馈赠:参加各级教师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参与泉州市和晋江市级小学音乐课堂展评活动、安海镇小学精品汇报课展示,并先后获得了晋江市骨干教师、晋江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