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围头村

鞠伟民

春色明媚,风柔气爽。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在波光粼粼的海水环拥下,与金门岛遥遥相望,一水中分,两岸同暖。

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的党建活动在这里举行。步入围头村,迎面一座极具闽南特色的飞檐红砖墙上赫然刻着“海峡第一村”,标示着这个当年的小渔村已成为两岸交流的经典村落。

围头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洪水平热情接待了我们。一个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委,出乎意料,也彰显出该村的红色基因和历史传承。“八二三”炮战让围头村威震四方,久负盛名。

1958年8月23日傍晚,驻守在该村的我海军岸炮部队与沿海各炮群万炮齐发,顿时金门岛硝烟四起、炮声隆隆,“金门炮战”打响了。在这场炮战中,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壮烈牺牲,他的炮位就在围头村。

在村头的毓秀楼,富有东南亚建筑风格的菲律宾番仔楼曾是炮战时我海军炮连的指挥部,至今保留着弹洞与残窗,足可见炮战的惨烈。

洪水平书记清瘦黝黑,一副海边人豪爽干练的模样,沉稳的音调透着浓浓的晋江口音。他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八二三”炮战海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和围头村民配合炮战的奉献故事。他虽然没当过兵,可担任过民兵营长,有兵味,他的父母和长辈在“八二三”炮战中都是支前的模范,各显身手。后来,两个姑姑还改了名,一个叫奇志,一个叫爱武,取自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一时成为佳话。

曾经在炮战中一个人扛起两颗炮弹、被誉为“战地小老虎”的洪建财老人,今年83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聊起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眼睛放光,激情澎湃。安业民同志负重伤后,是他和几位战士将安业民扶上担架。说到安业民牺牲,老人心情依然沉重。不久前,安业民烈士的亲属还从辽宁老家来到围头村,与老人见面。这位“小老虎”,后来当上了民兵营长,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进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见过毛主席;建军80周年,又作为福建省唯一的民兵代表,参加英模大会。这是位令人尊敬的老英雄,我和老人在“海峡第一村”的红墙前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炮战过去65年,围头村今非昔比,一片繁荣景象。乡村振兴,安居乐业,面貌焕然一新。按洪水平书记的说法,怎么也不能比对岸的乡村差。我去过台湾多次,见识过台湾的乡村,我敢说,围头村现在的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风貌,绝对胜过对岸的许多乡村。过去是围头村的女孩嫁到台湾,现在是台湾的女孩嫁到围头。“战火变焰火,冤家变亲家,炮台变舞台”就是真实的写照。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围头村的组织架构建设和红色旅游开发,村里有党群服务大厅,有村史馆,有文化长廊,有极具特色的乡规民约,有哨所化的网格层次,还有许多战地观光景点,有安业民烈士雕像,还完整保留了炮台、碉堡、坑道、掩体等,这样完整的乡村建设规划,国内少有,非常值得一看。

当然,海边的围头村少不了鲜美可口的各种生猛海产和当地小吃,这是我等老饕的最爱。

围头村,我喜欢。有诗为证:

风和日暖走围头,炮战烟云忆沉钩。

断壁花开春色好,江天欲览上高楼。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